体认教育研究的限度——论当代教育学学科危机的第三条出路
本文关键词:体认教育研究的限度——论当代教育学学科危机的第三条出路 出处:《现代大学教育》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代教育学面临严峻的学科危机,除了"体系创新"和"走向应用"两条道路外,还存在着第三条"体认限度"的自我救赎之路。事实上,创新教育学知识体系进而决定教育学学科地位的教育研究本身是有限度的。教育研究的限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教育研究的对象纷繁复杂,难以简单地加以抽象规定;教育研究的方法取向多元,需要回归教育本色;教育研究的功能具有中介依赖特性,不宜期望过高。体认教育研究的这些限度,既可以避免"体系创新"高调可能误导的"好高骛远"歧路,也可以跨越"走向应用"途中可能埋下的"感性沉沦"陷阱,并能正确引领人们投身教育学的领域,脚踏实地开展教育学的研究,从而切实推进教育学的发展,在进化的意义上化解教育学学科危机。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
【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重大项目“新中国小学教育基本理论发展的文化哲学清理与建构”,项目编号:08JDXM88001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教育学学科危机的凸显,预示着教育学主体意识的萌生与觉醒,召唤着教育研究发展出路的探索与开发。现代教育学对外面临着被指责为“次等学科”的尴尬境遇,对内则始终无法回避来自教育实践的责难,甚至连教育学人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难以祛除的“学科自卑感”。面对这样的困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润洲;;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偏好及其澄清——解读《教育的科学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2 曹永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张性”辩解[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仲全;教育学对象观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4 陈建华;;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共生共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34期
5 冯建军;西方教育学科学取向的历史考察[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年02期
6 吴钢;论教育学的终结[J];教育研究;1995年07期
7 洪明;西方教育研究取向新进展[J];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8 高宝立;努力开创教育科研工作新局面——访教育部副部长王湛[J];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9 扈中平;教育研究必须坚持科学人文主义的方法论[J];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10 申仁洪;黄甫全;;教育研究科学精神的建构[J];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新普;李莉;黄文仁;;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高校体育课程开发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申传胜;;“混沌”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4 阎亚军;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5 乐先莲;;比较教育和社会学的关系史及其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6 梁燕玲;陈时见;;论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特征、优势与局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7 凡勇昆;邬志辉;;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战略新走向——“力争上游”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8 高伟;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9 李润洲;;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偏好及其澄清——解读《教育的科学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10 杨帆;王红艳;;主人,仆人,抑或精神之师?——《教师的哲学》导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伦信;;论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在近代中国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金林祥;涂怀京;;陈鹤琴研究的世纪回顾与前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许瑞芳;;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透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邓友超;;教育本质问题研究的反思与展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雷美艳;欧阳昌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探讨[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余影丽;;关于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从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的关系分析[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尹筱莉;;科学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其反思[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郑卫新;;从方法论角度探讨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7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雷家彬;中国高等学校分类方法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龙洋;我国教育法学理论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静;在物理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孙莉;中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邱红宇;归因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晓平;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新课程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文;论媒介素养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轶;以“尊重”为价值取向的课堂文化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哈琴;双语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美华;全景式教学在《文化生活》运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盛毓;论学校管理中的文化自觉及其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桂生;略论外国的“教育学现象”[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2 成有信;教育学的对象及其两个相关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3 王洪才;论教育学的三重视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劳凯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杨进;基于本土的教育理论原创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5期
6 檀传宝;教育学和德育论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基础问题刍议[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03期
7 洪明;西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和转向——行动研究探略[J];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8 W·卡尔,袁文辉;技术抑或实践?——教育理论的未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年02期
9 W·布雷岑卡,李其龙;教育学知识的哲学——分析、批判、建议[特约稿][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年04期
10 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兵;论法律对道德的支持及其限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彭定光;论平等的根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吴国骅,沈健;招商引资:上海经验[J];东南学术;2003年02期
4 王飞南;王浩斌;;论中产阶层社会整合功能的限度及其超越[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3期
5 佚名;;生命的限度[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6年10期
6 李文兵;;论学术自由及其限度——《高等教育哲学》解读[J];高教探索;2006年06期
7 贾文彤;齐文华;吕旭;;体育道德法律化:意义及其限度[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刘华安;;社区社会资本:概念、方法及限度[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9 胡玲莉;;浅析道德法律化的限度及途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10 苏为;;风格的可译性与限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清;;论政党模式与政府创新的限度——一种比较分析的视角[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敬根;;编辑策划介入作者创作过程的必然性及其限度思考[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五集)[C];2007年
3 杨会丽;;“科学的禁区”论析[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杨君;;行政主导型新农村建设:效用及其限度[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德米;;公共行政的案例研究——对一种研究方法的限度探讨[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柴宝勇;;党内民主的政治学审视:功能及其限度[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郭斯萍;;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中国化反思[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魏长宝;;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焦虑[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段建军;文艺学界热议学科危机[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卜玉华;从“自在”走向“自为”[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王 沁;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研究[N];学习时报;2005年
4 叶舒宪;文学人类学: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魏长宝;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焦虑[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振东;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凤章;登记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周兴国;教育自由及其限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怀勇;公司自治限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刘建华;美国跨国公司与“民主输出”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杨勤法;论公司治理的司法介入[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张振改;教育政策的限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大桥;中国语境中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视野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董丽云;重建文本阐释的约束理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谢文玉;自由与民主的限度[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强;论公司自治权及其限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丁娟;论网络言论自由权[D];安徽大学;2006年
3 刘国辉;论道德宽容[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罗歆钰;证券法连带责任限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5 刘艳;道德惩罚论[D];中南大学;2007年
6 王超;企业社会责任正当性及其限度[D];天津商业大学;2007年
7 王清;关系、限度、程序[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囡;论道德教学之可能及其限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丹;迟子建作品中的死亡世界及其超越之路[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许郭晋;论法官自由裁量权及其限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26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26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