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学业不良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提升策略
本文选题:积极心理学 + 学业不良大学生 ; 参考:《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10期
【摘要】:大学生学业不良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背景下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从学生本人、高校教师和学校管理等三个层面,提出了学业不良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提升策略,以期为学业不良大学生的转化工作提供新思路。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disability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practical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from three aspects: students themselves, teachers and school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院;郓城实验中学;
【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学业不良大学生复原力的对比研究”(课题编号:J08WG11)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647;G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于晓波;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易晓明,李斌洲 ,傅和平 ,雷志术 ,何宏英 ,俞丽莉 ,胡余军 ,朱丽;学习优秀与学习不良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和归因的比较[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3 王振宏,刘萍;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4 郑红;;运用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建构大学生压力应对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0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阳毅;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源;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李仁照;;学习困难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基于认知失调理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3 耿德英;;学习自控力与学习动机、自信心、责任心的相关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袁立新;;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刘慧;论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胡桂英,许百华;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4期
7 王迎;彭华茂;黄荣怀;;远程学习者学习动机测量工具的编制与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8 王丽丽;学习策略整合于学科教学的新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9 李佑坝;龙绍峗;;自我效能、兴趣水平与学习策略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教学研究;2006年05期
10 马翠凤;;中学生学习动机等因素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方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电芝;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孟慧;企业管理者大五人格特质、特质目标定向和变革型领导[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永垒;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周跃良;支持高级认知发展的VLEs设计理论与实践[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江佳慧;论情感在阅读教学中的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孙泽军;说明文形式图式阅读策略训练提高初中二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衍玲;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廖锦治;安溪县学业中等生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山;中学生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和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永跃;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娜;评价方式对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焦虑及学业成就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黄丽娜;目标设置和自我效能感对高一学生物理学业成绩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易;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与测评[D];河南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2 梁宝勇;关于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的思考[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3 施丽红;刍议大学生的学习障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4 涂素珍,胡永源;大学生的学习困扰及其教育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李丹琳,崔玉红;中医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6期
6 郑红,王凡;论大学生社会心理压力研究的价值取向[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李伟强;成绩落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1期
9 李慧民;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3期
10 董伟家;大学生学习障碍原因分析[J];中国校医;200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倩倩;田良臣;;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有效课堂教学构建[J];教书育人;2011年18期
2 张烨;薛松;;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J];才智;2011年24期
3 任媛;;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4 谭志远;朱晓丹;;浅析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J];北方经贸;2011年08期
5 郭海波;;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1年53期
6 戴吉;戴嘉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蒋瑛瑾;张丽琼;;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王海燕;卜晓明;;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途径探究[J];经济师;2011年09期
9 徐仁成;赵霞;;朋辈心理咨询员培训方案设计——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J];学理论;2011年16期
10 张宥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考考生心理调适路径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雪;缴润凯;;试论应为大学生开设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幸福课——由大学生频繁自杀谈起[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王丽;胡英君;;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委员培训模式的探讨[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张津凡;;乐观心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李晖;赵慧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与人的发展[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5 周雅;刘翔平;;中国大学生的性格优势调查: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宋凤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宋玉冰;;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高校经济贫困生心理教育[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8 刘一村;;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沈建华;徐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体验模式探索[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田宝伟;;大学生挫折与应对研究范式的变化[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丛;用积极心理学打造高“心”酬员工[N];工人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龚丹韵;幸福的孩子从哪里来[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佳蕾;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龚继峰;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D];南昌大学;2008年
5 邱勇强;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晓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张高产;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作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福建;积极心理学对中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林清杰;积极体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付海东;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38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738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