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发展性评价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5 01:31

  本文选题:发展性教师评价 + 体育教师 ; 参考:《教育与职业》2011年17期


【摘要】:依托发展性评价理论,文章对体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内容、方法以及操作进行了实践探讨,以期能够促进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Abstract]:Based on the developmental evaluation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ent, method and ope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al evaluation of PE teacher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保定学院体育系;河北农业大学体育工作部;
【基金】: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8120012)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蓓蕾;;教学案例研讨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黄晓俊;刘玉琴;;安徽农业大学体育学分制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赵必华,刘孝友;发展性教师评价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高田钦;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教师评价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李尚明;王小康;;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科学教师评价机制的构建[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曹长德;;论教师专业自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张春武;王文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何育萍;发展:教师评价工作的支点——目前教师评价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王小飞;英国教师评价制度的新进展——兼PRP体系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10 赵希斌;国外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瀛;高校教师专业化成熟度测评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吕良环;论外语自主学习能力之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乐毅;学校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龚孝华;走向具体个人:教育评价的生存论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蔡永红,林崇德;绩效评估研究的现状及其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蔡永红;对教师绩效评估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薇娜;蒋新鹏;;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及其价值取向[J];价值工程;2011年21期

2 李春晖;;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及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陈晓蓉;;我国发展性教师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4 王海;;肩负责任使命为垦区体育教师撑起一片蓝天[J];体育教学;2011年08期

5 ;一个体育教师的信条:付出奠定成长 行动促进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08期

6 李亮;;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科技;2011年03期

7 吴雨治;;小学体育教师道德建设[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4期

8 马玲;;奖惩性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整合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9 高奔腾;;基层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教学技能[J];体育博览;2011年10期

10 汤静;;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评价现状分析[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琴;陈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祝培友;;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初探[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马达;;行动研究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黄道鸣;苏咏梅;肖化;张军朋;;内地与香港科学教师职前专业发展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世东;;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民办学校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连榕;王惠卿;陈晶晶;郑婷芳;;教师职业高原的量表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赵长生;王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和现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8 潘小明;;数学教师德性:内涵及其培养[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课题组;;民族中学建立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体系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10 陈国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新课程的源头活水——南京第二十七高级中学新课程推进行动方案(之一)[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卢苇;让体育教师强“筋骨”[N];中国体育报;2011年

2 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 钱利民;体育教师如何写好评语[N];中国体育报;2008年

3 烟台牟平区武宁初级中学 邱茂 杨清燕;体育教师要学会“提问”[N];中国体育报;2009年

4 河南省卫辉市第九中学 蔡玉全;体育教师引领我成长[N];中国体育报;2009年

5 赵燕农五师八十四团中学;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N];博尔塔拉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小伟;阳光体育凸显教师缺乏之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山东省荣成市第五中学 闫丽燕;体育教师讲话有技巧[N];中国体育报;2009年

8 沈丘县一高 李慧丽;浅谈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N];周口日报;2009年

9 李孝正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中心校;试析体育教师的嗓音保护[N];驻马店日报;2009年

10 中国食品学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理事长 杨则宜;体育教师的特殊使命[N];中国体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会君;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2 赵中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爱辉;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戴瑜;中小学校长胜任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波;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实体性知识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岩;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宏;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张磊;基于“自主”的高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3 冯明丽;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4 李超;北京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5 李海平;唐山高中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现状调查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代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现状的反思[D];华东交通大学;2010年

7 张诚钧;上海市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宁;咸阳市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田来;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妲;长春市城区小学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99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799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b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