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程概念重建历史:从知识、经验到结构
本文选题:课程概念 + 课程即知识 ; 参考:《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2期
【摘要】:现代课程概念的重建经历了将近二百年的历程。以赫尔巴特、杜威和布鲁纳为代表,其关于课程概念之内涵或意义的阐释和发展,经历了从知识、经验到结构的历史演进,凸显了现代课程概念之重建的理路、轨迹和脉络,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从"教中学"到"做中学",再到"发现中学"。
[Abstract]:The reconstruction of modern curriculum concept has gone through nearly 200 years. Represented by Herbart, Dewey and Bruner, his interpre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notation or meaning of the curriculum concept has gone through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from knowledge, experience to structure, which highlights the theory, track and context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curriculum concept. And the fundamental change of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from "teaching middle school" to "learning by doing", and then to "discovery middle school".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利;;对综合性大学音乐系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单中惠;;福禄培尔游戏理论新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曹洁萍;高职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戴永芳;;书法网络传播的价值取向探讨[J];书画世界;2008年06期
8 尹小芳;;关于反思型外语教师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王翠萍;;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孙颖荪;;《网页制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建构主义为指导[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要振生;;略论杜威的素质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陈瑶;洪明;;葛雷学校留给我们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陈瑶;洪明;;葛雷学校留给我们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王万江;;小学“校园校本科技馆”建设的研究——以天津市实验小学为例[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分会场-科普人才培养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杜勇敏;刘刚;南豪峰;;学生群体公德状况调查分析——以贵阳市小学生群体为例[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冲锋;;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开发[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景斌;姚未然;;高中数学与其他理科整合课程研究初探[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薛会娟;交互记忆系统、学习与创造力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晓锋;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教学资源集成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远芳;运用认知方法网络结构图对高三立体几何复习课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秋丽;基于探究性学习环境的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杨志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林海兰;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建梅;高中数学课堂互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徐丽君;苏州市语文中考复习单元重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娟娟;;课程概念的泛化及其危机[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08期
2 埃利尔特.W.艾斯纳,埃利泽布斯.瓦伦思,廖哲勋;五种课程概念——它们的思想根源及其课程设计的思想(下)[J];课程.教材.教法;1985年04期
3 陈桂生;;变化中的“课程”概念[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王娟娟;罗祖兵;;课程概念的拓展及其价值[J];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12期
5 周兴平;凌品芳;;课程概念差异叙述的归纳与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钟山学院《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研究》课题组;高耘;;高职教育“有价值取向课堂生活”的课程——高职教育“有价值取向课堂生活”的研究之一[J];职教论坛;2007年02期
7 王娟娟;罗祖兵;;课程概念的拓展及其价值[J];教育导刊;2007年10期
8 张相学;;“复杂范式”视野中“课程”概念解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9期
9 韩和鸣;;关于课程概念的探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金亚红;;课程变革中的课程概念取向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霍云丽;;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在华的传播与接受[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2 陆绮;王秀娟;孙苏宁;;实用美容学课程中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A];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彭正梅;我们需要赫尔巴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王 凯;仰之而弥高 钻之而愈坚[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李凌霞;新课程概念下的教师合作学习[N];中国教师报;2005年
4 玉文;“一路领先”引领教辅出版新理念[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王兆t,
本文编号:1838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83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