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流动制的社会基
本文选题:教师流动制 + 日本 ; 参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摘要】:对日本教师流动制的分析发现,教师流动制并不是独立自足的,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社会和教育平台之上的。首先,推行教师流动制需要以"城乡一体化"作为外部保障;其次,推行教师流动制需要以"教育平准化"作为内部支撑;最后,推行教师流动制以实现"教育内涵均衡"作为终极目标。从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和教情来看,城乡二元化格局和教育的失衡发展表明,我们尚不具备推行教师流动制的必备条件和基础。
[Abstract]:The analysis of Japanese teacher mobility system shows that teacher mobility system is not independent and self-sufficient, but based on a series of social and educational platforms. Firs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 mobility system needs to take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as the external guarantee; second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 mobility system needs to take "education levelling" as the internal support; finally, The ultimate goal of implementing teacher mobility system is to realize the equilibrium of educational connotation.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eaching situation, the pattern of urban-rural dualization and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show that we still do not hav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and foundation to carry out the system of teacher mobility.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2010-GJ-0530]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小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课题[JSJY1002]
【分类号】:G45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乐以城;日本教育考察札记[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7期
2 张德伟;;略论日本高中教育普及化的基本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3 彭新实;日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师定期流动[J];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丞;中日中小学教师流动之比较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2 高益民;;面向个性化的日本高中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3 曾晓东;;“择校”对义务教育制度的挑战及发达国家实践中的“变革”[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4 周光英;;中学教师流失状况分析及应对策略——对山区教育现状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8年11期
5 米庆安;马艳;;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8期
6 高剑嵘;;城乡基础教育师资配置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衡水市为例[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7 傅彩虹;;中日教师流动制度对比及启示[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3期
8 关玉波;;论基础教育师资均衡的实现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8年24期
9 汪丞;中日教师流动:比较与借鉴[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10 夏茂林;冯文全;冯碧瑛;;日韩两国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制度比较与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沈洪斌;;中小学教师轮岗交流心态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武汉市的实证调查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玉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均衡状况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国均;;日本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流动制度探析——以岛根县为例[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曾晓东;;“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公共利益空间的“重构”[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闫建璋;我国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合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于维涛;县域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令平;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燕;特殊教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元勋;江西省乐安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凯;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建团;挑战·反思·对策·展望[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胡涛;初探我国教师的职业定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玉凤;中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姜勖;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学教师流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8 卫晓燕;现状问题对策---一对建立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玉珍;初中化学课程结构的横向衔接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10 黄海雁;城镇化进程中乡镇中学老师继续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务强;日本教育面面观——访日本彦根市立东中学校[J];教学与管理;2000年01期
2 ;日本教育面临的几个难楲[J];外国教育研究;1974年03期
3 卫纯;安原;;《日本教育的现代化》简介[J];人民教育;1980年10期
4 市川昭午;冯兆明;;美国人眼里的日本教育——对威廉·K·卡明斯一文的补充[J];全球教育展望;1991年02期
5 朱永新;;日本教育的问题与前瞻[J];外国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6 ;国际化:日本教育面临的挑战[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7 朱炜;经济大国的教育阴影——当今日本教育问题透视[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8 亢燕;日本教育见闻[J];基础教育参考;2003年04期
9 孙逊;日本的教育与国际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10 饶从满;;道德教育与日本的教育病理[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存岭;陈爱萍;李哲;朱占英;;县域城乡一体化路径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肖玉元;周云杰;;对贵州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问题的战略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丁青;刘东;;创新思维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中的价值[A];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1年
4 马庆斌;;城乡一体化——中国生产力再一次大解放[A];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会刊[C];2011年
5 王宝平;;以统筹城乡为总揽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A];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C];2011年
6 沈跃新;;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昆山城乡一体化进程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7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8 夏有才;;论“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浅析合肥地区乡村城镇化发展模式[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薇;朱京海;王晓臣;;区域城乡一体化下实现低碳城市的有效途径——热电一体化[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康胜;;城乡二元结构特性与城乡一体化路径模式——基于浙江省城乡体制创新实践的思考[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章莹;加速破除城乡二元制结构 推进城乡一体化走在前列[N];无锡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曹生旭 张啸伟 通讯员 李子久 张宗桥 陈少博;农改篇:城乡一体化已见雏形[N];新乡日报;2008年
3 记者 赖晓莉;拆院并院 让农民住上新居[N];成都日报;2005年
4 李伦;聚焦“城乡一体化”[N];宁波日报;2006年
5 记者 李永武;打优势牌 走特色路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N];兰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张冬凡;新台子镇小城镇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化[N];铁岭日报;2008年
7 记者 劳乾益 通讯员 卢庆毅;“三化互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N];钦州日报;2008年
8 记者 王庭君 通讯员 张颖;靖江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N];泰州日报;2009年
9 齐英彬;昌黎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N];秦皇岛日报;2009年
10 YMG记者 泽太 滕岳 松涛 中华 新国 小丹 通讯员 王彤 龙口市委书记 李树军;五团锦簇 开门见城[N];烟台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晖;信息化促进中国城乡一体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韦薇;县域城乡一体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相关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汤卫东;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路径、模式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汤芷萍;土地制度变迁中的城乡一体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焦克源;甘肃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徐征;在摇摆中寻求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存贵;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赵庆国;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4年
9 李世峰;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演变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颜华;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嘉泽;兰州市城乡一体化战略规划及发展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菲菲;渭南市城乡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张平;鄂尔多斯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周丹婷;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封彦霞;河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张建军;上海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证研究与对策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7 董璐;在集聚中走向均衡[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成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尧;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罗亚飞;中原城市群城乡一体化空间调控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06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906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