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权力与教育不平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生活语言的定性研究
本文选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 教育不平等 ; 参考:《教育学报》2011年06期
【摘要】: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生活语言以及学校语言标准的对比分析发现,相较于城市中上层家庭的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语言习性"具有以下特征:语言词汇拮据,语言思维现实化和散点化,语言构思平直,与学校教育所要求的语言词汇的"标准"与"优美"、语言思维的"清晰"与"生动",以及语言构思的"新颖"与"独特"等"语言习性"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进而造成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加剧。如何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制定语言教育政策,如何从政策上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过程的平等,应成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理论研究者引起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Abstract]: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of school life and the school language standard of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t is found that the language habits of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language and vocabulary are limited. Language thinking is realistic and scattered, language ideas are straight,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standard" and "graceful" of language vocabulary required by school education, "clarity" and "vividness" of language thinking, and "language habits" such as "novelty" and "uniqueness" of language conception. In turn,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increased difficulties. How to formulate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for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how to ensure the equality of the education process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from the policy point of view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solved urgently by educational policy makers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er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当代中国教育转型研究”(项目编号:DEA060106)系列成果之“社会转型期学生问题报告”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蔡霞;关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2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4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7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咏铃;爱情文学审美视野中的南朝乐府民歌[D];湘潭大学;2002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谢凤华;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4 侯宣杰;商人会馆与边疆社会经济的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黄薇;“债转股”的进退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文娟;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浅谈公办学校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活动平等[J];基础教育研究;2003年Z2期
2 李悠;流动人口家庭环境对子女道德认知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导刊;2003年Z2期
3 孙红玲;浅论转型时期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J];教育科学;2001年01期
4 朱晓斌;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J];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5 汪明;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6 张斌贤;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7 陈玉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综述[J];教育探索;2004年02期
8 赵娟;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现状[J];社会;2003年09期
9 郭彩琴;城市中“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不公平现状透视[J];学海;2001年05期
10 史柏年;城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问题政策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怀新;赵梦蝶;;“为美国而教”计划的实施与影响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2 陈煜;黄清峰;;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研究综述[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3 李海涛;;我国教育不平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6年23期
4 刘娜;;消除教育不平等——实现民生的基石[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年07期
5 刘泽云;;教育与工资不平等:中国城镇地区的经验研究[J];统计研究;2009年04期
6 温娇秀;王延军;;我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动态研究——一项基于各地区教育基尼系数的实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温娇秀;;我国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扩大的动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8 梁正华;;试论城乡教育不平等对缩小收入差距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8年15期
9 郑彩祥;;中国教育扩张与教育不平等的实证研究[J];知识经济;2008年11期
10 肖志勇;魏下海;;教育不平等、人力资本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自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曹晓俊;;我国教育平等问题的思考和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2 沈华;岳昌君;丁小浩;;基于因子分析的教育不平等国际比较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高政;;教育公平的文化视角[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金蓓蕾;“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首先要改变城乡教育不平等”[N];东方早报;2010年
2 特约评论员 顾昕;“义务教育行政化”导致教育不平等[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3 安尊华;促进教育公平[N];贵州日报;2008年
4 杨凤英(作者为山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N];山西政协报;2005年
5 早报记者 李琴;改善中的差距 当天平倾斜之后[N];东方早报;2005年
6 戴海;教育不公恶化 专家呼吁遏制[N];江苏法制报;2005年
7 杨东平;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制度原因[N];南方周末;2003年
8 王晓辉;女童教育在哪里远离了平等[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郝卫江;教育不公板子该怎么打?[N];中国妇女报;2005年
10 梁发芾;中央财政应承担更多义务教育责任[N];中国信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刘涛;美国择校政策的政治动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平;转型期城市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王爱民;教育差距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晓娇;我国教育不平等及其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2 董勇;教育不平等对收入分配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1年
3 刘冬;同在一片蓝天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海峰;教育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5 庞锐;教育不平等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关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6 代向敏;中国教育不平等现状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高雪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乔智;家庭背景与教育机会分配[D];复旦大学;2008年
9 孙永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陶莎;教育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35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935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