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论学习方式转变中的十对关系

发布时间:2018-07-20 16:22
【摘要】:在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有效学习方式,必须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创新、拿来与本土化、保持优势与弥补劣势、共性与个性、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质变与量变、内容与形式、内因与外因、普遍性与特殊性这十对关系。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style transform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individualized and effective learning style,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dealing with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using it and localization, maintaining advantages and making up for disadvantages, generality and individuality, student subject and teacher leading. Top-down and bottom-up,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hange, content and form,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are ten pairs.
【作者单位】: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生课堂学习投入产出比研究”(编号:DHA060138)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高效率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编号:C-a/2006/01/02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谭顶良,周敏;学习方式的转变:热点冷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庄西真;“接轨”还是“拿来”:教育学本土化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欣复;评李泽厚、黄仁宇不同的“西体中用”论[J];齐鲁学刊;2000年02期

2 马长山;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治的基础和界限[J];法学研究;2001年03期

3 郑杭生,杨敏;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前现代到现代的社会学考察[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4 邓璐;;关于新课改理念及其实践适切性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5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刘永杰;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叶增编;;教学范式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王治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张践;实学精神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世雁;翟波;;建设生态伦理浅论——科技伦理的自然与社会走向[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钱林晓;王一涛;;对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学习行为的模型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张践;;第二十六章 以实学精神克服拜金主义[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6 刘国清;;诗歌与治疗: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2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8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王卫东;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德治国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卢强;复杂之整合—黄山风景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实践与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斌;学校德育的个体化取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立生;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3 施敏;论网络文化与人的现代性[D];广西大学;2002年

4 杜萍;现代化中历史悲乐论论争及其启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周哲;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6 谢清果;科学文化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俊;后现代主义与自然资源管理[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8 冯玉华;后现代伦理观及其道德教育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雨亭;隐蔽课程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苏令银;深生态学:理论及其超越[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汪丁丁;探索面向21世纪的教育哲学与教育经济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2 庄西真;实证教育学方法论——教育研究者如何解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3 谭顶良;从因循式教学到策略式教学——兼论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与形式[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4 喻希来;世界文明中的中国文化[J];战略与管理;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波;谭顶良;;论学习方式转变中的十对关系[J];教育导刊;2011年01期

2 班翠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J];山西教育(综合版);2005年03期

3 句新文;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05期

4 钟启泉;关于学习方式的认识[J];云南教育;2003年Z2期

5 陈俐颖;;新型的学习方式[J];美文(少年散文);2006年03期

6 ;什么是学习方式?[J];早期教育;2002年10期

7 吴永军;再论影响学习方式的主要因素[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20期

8 孙国琴;喜看学习方式的变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26期

9 辛竹叶;浅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J];希望月报;2004年10期

10 付波;多样化的学习方式[J];贵州教育;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树芳;;运用科学假说的方法进行化学探究[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2 刘以榕;;学习陶行知先生开拓进取的精神投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3 许敏;;多媒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家明;;建立多元化教师学习方式,促进教师学习与反思能力的提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5 林李云;;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化学教学[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6 刘静华;;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磊;张旌;;浅谈多媒体环境中创设化学概念教学情境[A];第三届中学化学教学优秀论文交流暨表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饶明清;;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9 王建松;;以信息技术与社会学科整合为载体,探索可持续发展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A];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志兰;;高职教育中的课程与学习方式[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克旗经棚二中 张巨文;如何践行新学习方式下的师德[N];赤峰日报;2005年

2 记者 杨玉璞;洛阳:学习实践活动方式多样化[N];河南日报;2009年

3 施秉县第一中学 龙朝东;浅谈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N];贵州民族报;2010年

4 韩飞;“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N];中国教师报;2003年

5 顾今;要建立新的学习方式[N];天津教育报;2010年

6 记者 王轶;深入查找问题 破解制约发展难题 创新学习方式 力求出实效出经验[N];长治日报;2008年

7 马春生 杨栋;丰富学习方式 延伸学习阵地[N];战士报;2010年

8 ;学习方式的革命[N];工人日报;2000年

9 华巨锋 庄玉兴;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悄然改变[N];解放日报;2003年

10 崔明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N];发展导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q

本文编号:2134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134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c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