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群体身份对初一年级和大学学生信任破裂和修复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18 09:44
【摘要】:大多数时候人与人之间能够建立基本的信任,但在互动过程中会发生信任破裂和修复。群体身份和违背程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判断理论认为,个体对组内成员的违背行为有一个可接受的范围,然而害群之马效应认为,当组体内成员的行为态度超过个体的可接受范围时,个体对组内成员的态度会变得比组外成员更消极。信任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初一年级是小学到中学的过渡阶段,其信任水平可能跟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由于初一年级的社会交往对象逐渐偏向于同伴,大学生逐渐开始独立,两个阶段的群体意识以及信任动态过程可能也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采用信任博弈任务探究群体身份和违背程度对初一年级和大学学生信任破裂和修复的影响,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本研究包含两个实验:实验一以65名初一年级学生,73名大学生为被试。二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违背程度2(重度、轻度)X年龄2(初一年级学生、大学生),因变量为建立和违背阶段的平均投资金额,控制变量为被试的综合信任水平。结果发现,初一年级和大学生的综合信任水平差异不显著,重度违背后,初一年级和大学学生信任均会破裂,而轻度违背后,初一年级和大学学生信任均没有破裂。实验二以30名初一年级学生,36名大学生为被试。本实验为二因素混合设计,自变量为群体身体2(组内、组外)X年龄2(初一年级学生、大学生),因变量为信任建立、违背、修复阶段的平均投资金额,信任修复的程度,信任修复的快慢。结果发现,初一年级和大学生的综合信任水平和群体意识差异均不显著;但是重度违背后,相比大学生,初一年级学生对组内成员的信任修复程度更好,对组外成员信任修复程度初一年级和大学学生没有差异;重度违背后,相比对组内成员,大学生对组外成员的信任修复速度更快,初一年级学生对组内和组外的信任修复速度没有差异。相比初一年级学生,大学生对组内成员体验到更强烈的背叛感和愤怒感,大学对组内成员的背叛感和愤怒感显著高于组外。根据两个实验结果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信任违背达到重度程度时,初一年级和大学学生信任才会破裂。2、初一年级和大学生的综合信任水平和群体意识差异均不显著,但是重度违背后,相比大学生,初一年级学生对组内成员的信任修复程度更好,对组外成员的信任修复程度初一年级和大学学生没有差异;重度违背后,相比对组内成员,大学生对组外成员的信任修复速度更快,初一年级学生对组内和组外的信任修复速度没有差异。3、相比初一年级学生,大学生对组内成员体验到更强烈的背叛感和愤怒感,大学对组内成员的背叛感和愤怒感显著高于组外。
【图文】:

实验流程,实验过程,社会交换,任务结束


者不受影响(Sitkin&Roth,邋1993)。被试不知道一共有多少回合直至任务结束,逡逑因为众所周知社会交换的最后会有合作减少的趋势(Mumighan,1981)。被试共逡逑进行8轮博弈。如图3.1所示。逡逑16逡逑

大学学生,初一,金额,阶段


逦2000ms逦2000ms逡逑图3.1实验流程逡逑3.1.2.4实验过程逡逑被试来到实验之后,首先登记个人信息和综合信任水平量表,,然后主试跟逡逑被试讲解信任博弈中作为信任方和被信任方的博弈规则,并完成在两种角色下相逡逑应的试题,来熟悉信任博弈的基本过程,最后进行信任博弈任务。被试所进行的逡逑信任博弈是与电脑中设定的程序作为搭档完成的。所有的被试均为信任方的角逡逑色,电脑设定的程序作为被信任方的角色(简称为程序搭档),完成信任博弈任逡逑务后填写主观感受问卷。我们对被试和信任对象的性别进行匹配,男性和男性博逡逑弈,女性和女性博弈。实验后支付给被试一定数目的报酬且会根据在博弈任务中逡逑的收益给予适当的奖励。逡逑3.1.3结果逡逑3.1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文进;陆绮君;黄时华;;青少年人际信任的构成及其发展特点[J];中国学校卫生;2015年10期

2 王益文;张振;张蔚;黄亮;郭丰波;原胜;;群体身份调节最后通牒博弈的公平关注[J];心理学报;2014年12期

3 姚琦;马华维;张涔;乐国安;;群体身份对人际宽恕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4年06期

4 李建标;李朝阳;;信任是一种冒险行为吗?——实验经济学的检验[J];预测;2013年05期

5 池丽萍;;父母与青少年的信任水平及代际传递[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5期

6 韩平;宁吉;;基于两种信任违背类型的信任修复策略研究[J];管理学报;2013年03期

7 姚琦;乐国安;赖凯声;张涔;薛婷;;信任修复:研究现状及挑战[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8 何晓丽;王振宏;王克静;;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影响的线索效应[J];心理学报;2011年12期

9 陈剑梅;;人际信任危机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原因及干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郑璞;俞国良;郑友富;;经济博弈中儿童信任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润生;人际关系经验对信任修复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2 冯寰宇;在人际流言背景下经济补偿对信任修复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3 姜华;第三方对违背方可信度积极评价的人际信任修复效果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王小予;经济补偿对信任修复效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4年

5 韩铮;道歉及否认对大学生人际信任修复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88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588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7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