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重塑在线教育:学习资源、教学组织与系统平台
发布时间:2022-01-16 06:50
面对二维网络技术支撑的在线教育步入稳定期出现天花板效应的问题,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创新突变奇点将成为占领未来在线教育制高点的支撑技术。该文首先追溯了在线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继而从虚拟现实引发在线人机交互的代际变革、实现在线虚拟认知的具身模式和重新定义在线学习发生空间等角度全面论述了虚拟现实重塑在线教育的可行性。然后提出了虚拟现实重塑在线教育的整体方案:重塑在线学习资源结构,将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多个类别的资源类型;重塑在线教学组织模式,实现分布式虚拟现实在线教学、虚拟演播室多点同步在线教学和虚拟现实在线仿真实验教学;重塑在线系统平台架构,包括融合虚拟现实的在线课程系统、融合虚拟现实的移动学习系统和融合虚拟现实的游戏化学习系统。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2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虚拟现实在线学习资源结构
分布式虚拟现实空间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交互方式、构想化的教学场景、泛在化的学习体验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投入程度、进行高阶思维活动。分布式虚拟现实在线教学的特征包括:一是共享虚拟教学空间,师生同时异地进入同一虚拟现实教学场景,开展相应的教学与学习活动;二是基于化身的心流体验,学习者可以选择系统所提供的虚拟角色,与其他学习者之间以虚拟角色的形式展开交流互动,能够有效消解传统连线的“孤岛”心理和现实交互的隔阂心理;三是互动方式自由可选,既可以是教师安排的多种教学活动,也可以是学生之间自主开展的多种学习活动,教与学空间融为一体实现个性化互动学习。分布式虚拟现实在线教学实施模式如图2所示。该教学模式提供给学习者与教师交织穿插的具身学习与教学活动:
2.师生、生生之间实现更为有效的互动:一是互动方向,既可以是以教师为主的讲授、问题式互动,也可以是以学生为主的协作式、提问式互动;二是互动方式,学生可以选择多种设备,例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PDA和智能手机等;三是互动范围,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实现泛在学习参与;四是互动程度,师生可以基于虚拟场景展现的对象或事件进行互动,实现程度更为深入的探讨;五是互动意愿,虚实融合场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持续学习互动投入的愿望。(三)虚拟现实在线仿真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虚拟现实: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篇章——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教授[J]. 沈阳,逯行,曾海军. 电化教育研究. 2020(01)
[2]情境故事视角下的MOOC游戏化设计模型研究[J]. 曲茜美,曾嘉灵,尚俊杰. 中国远程教育. 2019(12)
[3]虚实共生:数字孪生(DT)技术及其教育应用前瞻——兼论泛在智慧学习空间的重构[J]. 褚乐阳,陈卫东,谭悦,郑思思,徐铷忆,徐浩然. 远程教育杂志. 2019(05)
[4]基于移动增强现实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游戏研究与设计[J]. 田元,周幂,夏丹,李方迪. 电化教育研究. 2019(04)
[5]具身认知学习环境设计:特征、要素、应用及发展趋势[J]. 李志河,李鹏媛,周娜娜,刘芷秀.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5)
[6]学习空间的变迁与学习范式的转型[J]. 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8)
[7]在线教育自组织系统的科学原理与趋势分析[J]. 殷宝媛,陈丽.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3)
[8]儿童体育活动课程中增强现实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应用[J]. 叶强,徐凯,钱纪云,冯辉,何宗桂.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1)
[9]基于Virtools开发平台设计大学英语的虚拟学习空间[J]. 靳琰,杨明托. 外语电化教学. 2017(04)
[10]利用虚拟世界及基于代理的模型学习科学探究——计算机化科学探究模型浅析[J]. 曹鹭,Michael J.Jacobson,徐光涛.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7)
本文编号:3592151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2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虚拟现实在线学习资源结构
分布式虚拟现实空间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交互方式、构想化的教学场景、泛在化的学习体验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投入程度、进行高阶思维活动。分布式虚拟现实在线教学的特征包括:一是共享虚拟教学空间,师生同时异地进入同一虚拟现实教学场景,开展相应的教学与学习活动;二是基于化身的心流体验,学习者可以选择系统所提供的虚拟角色,与其他学习者之间以虚拟角色的形式展开交流互动,能够有效消解传统连线的“孤岛”心理和现实交互的隔阂心理;三是互动方式自由可选,既可以是教师安排的多种教学活动,也可以是学生之间自主开展的多种学习活动,教与学空间融为一体实现个性化互动学习。分布式虚拟现实在线教学实施模式如图2所示。该教学模式提供给学习者与教师交织穿插的具身学习与教学活动:
2.师生、生生之间实现更为有效的互动:一是互动方向,既可以是以教师为主的讲授、问题式互动,也可以是以学生为主的协作式、提问式互动;二是互动方式,学生可以选择多种设备,例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PDA和智能手机等;三是互动范围,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实现泛在学习参与;四是互动程度,师生可以基于虚拟场景展现的对象或事件进行互动,实现程度更为深入的探讨;五是互动意愿,虚实融合场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持续学习互动投入的愿望。(三)虚拟现实在线仿真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虚拟现实: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篇章——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教授[J]. 沈阳,逯行,曾海军. 电化教育研究. 2020(01)
[2]情境故事视角下的MOOC游戏化设计模型研究[J]. 曲茜美,曾嘉灵,尚俊杰. 中国远程教育. 2019(12)
[3]虚实共生:数字孪生(DT)技术及其教育应用前瞻——兼论泛在智慧学习空间的重构[J]. 褚乐阳,陈卫东,谭悦,郑思思,徐铷忆,徐浩然. 远程教育杂志. 2019(05)
[4]基于移动增强现实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游戏研究与设计[J]. 田元,周幂,夏丹,李方迪. 电化教育研究. 2019(04)
[5]具身认知学习环境设计:特征、要素、应用及发展趋势[J]. 李志河,李鹏媛,周娜娜,刘芷秀.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5)
[6]学习空间的变迁与学习范式的转型[J]. 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8)
[7]在线教育自组织系统的科学原理与趋势分析[J]. 殷宝媛,陈丽.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3)
[8]儿童体育活动课程中增强现实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应用[J]. 叶强,徐凯,钱纪云,冯辉,何宗桂.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1)
[9]基于Virtools开发平台设计大学英语的虚拟学习空间[J]. 靳琰,杨明托. 外语电化教学. 2017(04)
[10]利用虚拟世界及基于代理的模型学习科学探究——计算机化科学探究模型浅析[J]. 曹鹭,Michael J.Jacobson,徐光涛.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7)
本文编号:3592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59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