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自编的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中学生的手机依赖进行调查,以期丰富手机依赖的理论及其测量研究。同时,考察和分析了中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关系,以预防和改善中学生手机依赖状况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为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进行了探索。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1)自编的自编的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分为3个维度,包括:戒断性、突显性和强迫性。量表具有较好信度、效度,可以作为测量中学生手机依赖状况的可靠的工具。 (2)本研究中存在手机依赖倾向的中学生102人,占所有被调查者的15.36%,表明大部分中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少数中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的现象。个人对手机的依赖多表现为过度使用或查看手机的行为。 (3)中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独生子女两个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年级、手机使用时间、父母教养方式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年级学生的手机依赖高于低年级学生,年级越高手机依赖越严重;手机使用时间越长的中学生其手机依赖越严重。父母教养方式方面,溺爱型和放任型的中学生其手机依赖显著高于民主型和专制型中学生。手机依赖各维度在年级、手机使用时间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年级、各手机使用时间情况不一。 (4)中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系数高于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系数。说明若中学生社会支持越高、社会适应越良好,则对手机的依赖越少。中学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各维度与手机依赖之间显著负相关。尤其是社会适应性的心理弹性维度对手机依赖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5)路径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社会支持可通过社会适应性预测手机依赖状况。
【关键词】:手机依赖 社会支持 社会适应性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5
- 中文文摘5-9
- 绪论9-21
- 1 课题背景9
- 2 研究综述9-19
- 2.1 手机依赖研究综述9-16
- 2.2 社会支持研究综述16-18
- 2.3 社会适应性研究综述18-19
- 3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19-20
- 4 研究程序设计20
- 5 方法与统计20-21
- 第一章 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21-35
- 1.1 研究目的21
- 1.2 研究工具21
- 1.3 研究过程21-34
- 1.3.1 量表的维度构建21-23
- 1.3.2 量表项目的选编23-24
- 1.3.3 施测程序24
- 1.3.4 数据处理24-25
- 1.3.5 研究结果与分析25-34
- 1.4 小结34-35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过程35-38
- 2.1 研究目的35
- 2.2 研究对象35
- 2.3 研究工具35-37
- 2.4 施测程序37
- 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37-38
- 第三章 研究结果38-47
- 3.1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状况38-43
- 3.1.1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总体状况38
- 3.1.2 中学生手机依赖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38-43
- 3.1.2.1 中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的差异检验38-39
- 3.1.2.2 不同年级中学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检验39-41
- 3.1.2.3 不同手机使用时间、父母教养方式的中学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检验41-42
- 3.1.2.4 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手机使用时间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多元回归分析42-43
- 3.2 中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43-47
- 3.2.1 手机依赖组与非手机依赖组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差异分析43-44
- 3.2.2 中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44
- 3.2.3 中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回归分析44-45
- 3.2.4 中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路径分析45-47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47-55
- 4.1 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讨论47
- 4.2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状况及与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性的关系探讨47-53
- 4.2.1 中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分析47-49
- 4.2.2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49-51
- 4.2.3 中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的关系分析51-52
- 4.2.4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分析52-53
- 4.3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53-55
- 第五章 结论55-57
- 附录157-59
- 参考文献59-63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3-65
- 致谢65-67
- 个人简历67-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喜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4期
2 梁娜;杨烁;;80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J];东南传播;2009年03期
3 陈建文,王滔;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4 秦曙;;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与个性特征的相关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年02期
5 潭亮;;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6 聂衍刚;郑雪;万华;丁莉;;社会适应行为的结构与理论模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屠斌斌;章俊龙;姜伊素;;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黄才炎;严标宾;;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9 朱其志;宫佳;刘传俊;刘照云;原媛;孙明珠;;江苏省513名大学生短信交往行为与焦虑状况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10 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韬;流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汪岩;大学生网络使用功能、网络成瘾的现状调查及与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的相互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07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