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跨文化网络协作学习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美跨文化网络协作学习的实证研究
【摘要】:通过介绍中美跨文化网络协作学习项目的进展,分析目前跨文化网络协作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跨文化网络协作学习的评价方法,以及跨文化网络协作学习数据分析的方法,在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跨文化网络协作学习进行了讨论。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关键词】: 网络协作学习 CSCL 跨文化 实证研究
【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美跨文化网络协作学习联合研究”(编号SCG286) 2010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美跨文化网络协作学习支持策略研究”(编号SB95)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英语已经成为国际语言,全球超过13亿人在使用英语。使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合作是当今高端人才必备的素质,也是教育培养的一项重要目标。我国开展形式各异的国际交流和联合培养活动,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多元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然而遗憾的是资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邦祥;D.麦康奈尔;V.拉利;S.班克;;跨文化研究在线学习教育学——反思和比较中英高校在线学习合作项目的经验[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2 刘黄玲子,黄荣怀,樊磊,宋彬彬;CSCL交互研究的理论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4期
3 黄荣怀;张振虹;陈庚;徐t$;;网上学习: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跨文化背景下中英网上学习的比较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雪;任友群;;普适计算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宁;王艳凤;;在网络课程中实现及促进WBCL交互的研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立群;即时通讯工具(IM)教学的应用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罗耀华;移动学习模型分析及移动英语平台的设计和开发[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3 牛学东;基于协作的分布式虚拟学习环境的开发和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亚丽;远程教育学习系统的构建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朱晓菊;基于网络平台教学交互策略设计[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俊梓;现代远程教育中基于任务驱动的交互学习方式的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冯立国;中央电大网上教研现状及教师教研行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芸;教师合作研究的社会互动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唐小娟;基于知识建构过程的网络学习交互分析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2 陈世友;姚本先;;网络教学概念的界定、发展现状和趋势[J];成人高教学刊;2006年04期
3 周蔚;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现状研究——一项针对学习者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3期
4 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5 赵兴龙;王光生;郑良栋;何克抗;;非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跨越式教学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6 燕良轼;传统知识观解构与生命知识观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7 张建伟,吴庚生,李绯;中国远程教育的实施状况及其改进——一项针对远程学习者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8 桑新民;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9 陈丽,张伟远,郝丹;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特征的三维模型[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10 陈丽,郝丹,张伟远;学习风格测量工具与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类型因素[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慎英;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加平;学习风格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旭海;;计算机教学中网络协作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4期
2 杨刚;徐晓东;王英彦;;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模型研究及其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3 许超;;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课后协作化学习[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06期
4 杨刚;徐晓东;;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关于CSCL的定量与定性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3期
5 柴少明;赵建华;朱广艳;;学习科学进行时:从个体认知到小组认知——美国德雷塞尔大学Gerry Stahl教授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5期
6 赵建华;;基于网络论坛的CSCL活动过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5期
7 沈映珊;李克东;;CSCL中的协作角色分析与其本体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5期
8 查冲平;顾小清;祝智庭;;基于协同学习的CSCL实现机制:协同脚本与使能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5期
9 何秀青;何聚厚;;CSCL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科技;2010年06期
10 王昆鹏;邹霞;;网络协作学习中交互关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ompositions,Densities,and Refractive Indices for the Ternary Systems of PEG 400+CsCl+H2O at (15,25 and 35)℃[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2 ;Thermodynamic study of RbCl/CsCl in the mixed solvent DMF+H_2O by EMF measurements at T = 298.15 K[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3 Andrey Shchukarev;;Approaching the real solid-aqueous solution interface with UHV surface analysis technique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A];Abstracts of the 18th International of Vacuum Congress[C];2010年
4 ;The Research of Incentive Strategies in CSCL[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Modeling (KAM 2010)[C];2010年
5 任剑锋;雷慧阳;;从情境认知到虚拟教师共同体[A];Proceedings of 2010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E-Busines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Government (EEEE 2010) Volume 2[C];2010年
6 ;Design and Develop a Strategy Chat Room Based on Ajax[A];Proceedings of 201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n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CMCI 2010)[C];2010年
7 ;A CSCL Model Based on MAS and Group Awareness[A];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Engineering(CCTAE 2010)(Volume 1)[C];2010年
8 彭文;王江勇;丁雪娟;;杂色鲍血蓝蛋白的分离纯化与活性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Michael Oehl;Hans-Rüdiger Pfister;;Efficient Replay Formats in Chat-Based CSCL for Re-Learning[A];Proceedings of 17th World Congress on Ergonomics[C];2009年
10 葛管库;李建军;;基于CSCL环境下的学习迁移探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河南省鄢陵县一高 李盘根;几种重要的晶体模型[N];学知报;2010年
2 ;东方海外业绩增长强力反弹[N];中国水运报;2004年
3 侯华伟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集装箱船越造越大[N];中国船舶报;2001年
4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任剑锋;非面对面CSCL交互行为促进策略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孟昭鹏;适合协同学习环境的网络服务质量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陶海征;(Ga,,In)_2S_3-基硫卤玻璃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刘新福;PSIC子空间协作模型与协作学习支持环境的实现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真星;基于本体的计算机支持协同学习关键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李晓娜;半导体型β-FeSi_2和β-Fe(C,Si)_2薄膜的离子注入合成及薄膜的微观影响因素[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伟;锌的VIA族化合物高压结构相变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郑娴娴;辅助病毒依赖型腺病毒载体转基因的体外表达效率[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3 闫航;CSCL青岛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霞;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商琪;中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文超;CSCL中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綦伟玮;基于中学化学实验CSCL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园乐;CSCL环境下聋人大学生协作学习评价模型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宇哲;高等特殊教育中聋生学习者基于“忙吧”协作平台应用CSCL的教学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志巍;CSCL中学习者学习行为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美跨文化网络协作学习的实证研究
本文编号:513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13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