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文化发展——探究教育信息化内在制约因素的发展变化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文化发展——探究教育信息化内在制约因素的发展变化
【摘要】:本文以信息技术文化对教育文化的影响为研究起点,通过对教育文化发展机制的内在分析,结合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深入研究促进信息社会教育文化的方式和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育观念、物质条件及民族文化特点对我国教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提出了把信息技术文化对教育的文化迫力有效地转化为教育文化自觉发展的动力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文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并依据上述问题提出促进教育文化发展的具体策略。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育文化 文化冲突 信息文化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批准号:DCA080146)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与效益研究”(课题批准号:JG09DB13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过程是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推进的,是一种有别于教育因自身发展而自然而然发展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政府以主导者的身份要求学校配备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等,并且给予了较大的物质和制度支持。不可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雷静;赵勇;保罗·康威;;1:1数字学习的现状、挑战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11期
2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文化诠释[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宁;钱永平;;现代化进程中的羌族文化研究——以羌族“释比”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方潇;;法律与自然、社会:天学视野的关联及其现代意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3 吕小琴;;进一步深化会馆研究的力作——评王日根《中国会馆史》[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4 蒋星梅;;侗族的农耕祭祀与节日民俗[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5 赵昀峰;;浅议历史人类学与田野调查——从早期西方人类学起源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6 黄善强;;龙歌文化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7 周洪;;广告的非宗教性信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8 黄蕴兰;当代精神生态与审美光谱[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9 李慕杨;;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改变形式及其特点[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0期
10 冯霞;;以人文奥运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谭晓霞;;现代背景下的八宝镇巫术现状浅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2 陈丽琴;;西林民间艺术生态探论[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3 谭志国;;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中国饮食文化研究[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雷国强;;畲族盘瓠传说的原始文化内涵及其功能初探[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5 蒋传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法治社会构筑的理念——全球化视野下的考察[A];中国与以色列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6 周玲;;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发展与组织文化重构[A];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7 卓高生;;现代社会公益精神价值的多维审视[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汝能;;发展检察文化促进执法规范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嘉艳;达斡尔族农业民俗及其生态文化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许人;新塘乡土家族仪典文化与教育法实施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4 丁桂芳;哈尼族奕车人爱情与婚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延超;民族体育的生态与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7 孙慧佳;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舞蹈结构及功能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8 马志丽;传统与现代——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华荣;柯亨技术批判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10 桂榕;历史·文化·现实:回族的国家认同[D];云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英明;网络语言管理对策[D];东北大学;2008年
2 王均利;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3 蒋红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困境及纾解[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贫;那卡壮族“戒邦”仪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霞;上党八音会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盛毓;论学校管理中的文化自觉及其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必果;宾阳炮龙文化及其产业化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马岚;论民间文学艺术之主体[D];宁波大学;2010年
9 熊亚男;浅论柿子滩岩画的文化内涵[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努尔巴哈提·吐尔逊;神与灵的选择[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增田米二,陈敦秀;信息社会给教育的影响[J];外国教育动态;1985年01期
2 洪明;欧美国家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3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4 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5 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6 唐智松;论现代教学手段的负面作用[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7 胡翼青;网络的传播学思考[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丁文祥;探索人类信息历程的基础著作——《信息技术与社会秩序》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9 刘尧;关于教育评论学研究的若干问题简答[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祝智庭;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哲学观透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润华;关注教育信息化[J];微电脑世界;2002年16期
2 刘旭东,何波;教育文化略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3 彭虹斌;文化传统对教育信息化的影响[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1期
4 魏宁;对“教育信息化”问题的思考[J];天津教育;2002年Z1期
5 张谦,沙红,刘冰,孔书荣;国外教育信息化的新特点与新举措[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年05期
6 王亚南;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J];情报杂志;2002年08期
7 吴景祥;文化传统对教育信息化的影响[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2年04期
8 胡振裕;天津市教委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副主任胡振裕讲话摘要[J];教育信息化;2002年11期
9 韩伟;教育信息化是……[J];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11期
10 江巧君;国外教育信息化及借鉴[J];信息化建设;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樊昕;孙培国;吴昭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3 胡凡刚;;教育信息化呼唤人文关怀[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朱建峰;;立足校本培训,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晓兰;陈晓慧;张杰;马萌;;教育信息化下教师角色的定位[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段宝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资问题探讨[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梁剑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8 解月光;;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参与主体需求的现状与特征研究[A];“公平、质量、效率:农村教育政策的抉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徐福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邓长朋;;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师范大学 王利兴;教育信息化再认识[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玺;教育信息化,能否跨越“资金鸿沟”?[N];平凉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受关注[N];山西日报;2009年
4 实习记者 郑莹莹 本报记者 周波;锦江区初步实现教育信息化[N];成都日报;2009年
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知识工程研究中心 王运武;重构教育信息化产业生态链[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记者 聂扬飞;推动基层教育信息化[N];安徽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张晓明 记者 杨雪煌;盘龙2700万完善教育信息化[N];昆明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韩贤普;我区将在三年内实现教育信息化[N];毕节日报;2010年
9 记者 徐强;西安天水开展教育信息化合作交流活动[N];天水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王建芳;我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N];格尔木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济洲;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史晖;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10 吴永和;学习资源服务生态环境构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瑞东;潍坊市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文文;师生文化冲突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姜珍珍;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军委;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朱小荣;学生视角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D];扬州大学;2010年
6 徐星宇;嘉定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邰茹;浦东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范坤;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高倩;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的研究与实现[D];广州大学;2008年
10 徐丁玎;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及实践创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24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24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