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特征与价值
本文关键词: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特征与价值
【摘要】:具有传统认识论思维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不具有可对话性,结果造成课堂师生交流的IRE模式。若从解释学的视域看,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则具有可对话性。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共同的可通约的"基础",而在于理解,具有问题优先性、持续循环性、游戏性等特征,其价值在于追求教育的创新性、提升师生的精神自由以及促进教师教学实践理念的不断变化。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 异向交往话语 对话教学 理解 解释学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由于对话概念的丰富性与深邃性,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一个主导的对话概念,结果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对话观,对话教学也呈现多种样态。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深受传统认识论思维的影响,认为对话只能发生在具有相互通约性的“正常话语”之内,而认为那种与教师思路岔开或各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光陆;;教学循环论[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汪昌华;;教学中个体差异性平等的内涵及实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单传友;;时间间距:意义的创生之渠——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刘旭东;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牛文君;;具体化:关联伽达默尔诠释学和实践哲学的重要概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鲍永玲;;共在、同居和世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周志刚;孟娜;;对话教学现实问题透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7 鲍金小;扎木苏;;“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陈其荣;;唯科学主义:基本特征、合理性与局限性及其超越[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同胜;;关于《水浒传》误读误解问题的探讨[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10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登科;非线性学习策略下基于ASP.NET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开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治红;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茶馆》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弼成;陈小伟;;对话—理解: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J];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2 陈乐华;;对话教学——一个值得追问的命题[J];今日科苑;2008年10期
3 马丽;;初中英语对话教学“三部曲”[J];新课程(中学);2010年08期
4 沈宏照;张中;;对话教学中的共识与自我实现[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31期
5 欧阳雪艳;;高中生物对话教学问题探讨[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年05期
6 黄福艳;;关于语文对话教学的再思考[J];语文建设;2010年04期
7 熊昌萍;;试析对话教学的实现条件[J];内蒙古教育;2010年10期
8 何孔潮;;对话教学“流行病”面面观[J];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11期
9 李琴;贾正有;;浅谈对话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引用[J];青春岁月;2011年04期
10 梁修贵;;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探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对话教学下的教学智慧[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盛伟华;;浅析数学课堂中的对话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3 杨颖;;对话教学心理机制分析及实际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田艳丽;;浅谈在对话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认识[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5 庄桃燕;;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6 杜世回;;理解和应用地基承载力的若干问题[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建美;;中专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初探[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仁元;;浅析阅读教学交往中“对话”的几个误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程龙梅;;构筑德育对话课堂:增强学生德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10 田家英;;改变传统观念 推动教学对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如何理解西方的 “利益相关者财务”[N];中国税务报;2002年
2 记者 李卫中;重在理解 贵在落实[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3 丹阳市陵口中心小学 束东华;对话让课堂充满活力[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史爱军 刘宁;对话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N];济宁日报;2009年
5 泰州市九龙实验学校 陈柏凤;语文对话教学之我见[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6 白玲粉;对话教学让课堂动起来[N];甘肃日报;2007年
7 张菁;教师为什么在“对话”中“失语”[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杜非;理解建筑的世界[N];中国文化报;2002年
9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研究员 赵子平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万泽刚;如何理解“三个代表”与“三讲”教育的关系[N];科技日报;2000年
10 晓;别把“积极”理解错[N];中国财经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光陆;对话教学之研究——解释学的视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增田;对话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许丽莹;中国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对话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慕君;阅读教学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曹海东;朱熹经典解释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丽琴;道之文[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燕;高中生物对话教学以及生物教师的角色定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晓丹;走向对话的语文阅读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志宏;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白海宾;高中语文对话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伟丽;在对话中启迪思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锋;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李宝庆;对话教学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8 孟岩;高中语文课堂有效对话教学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月芬;走向对话的课堂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成;中学英语对话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28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2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