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先学后教”的理性批判
本文关键词:对“先学后教”的理性批判
更多相关文章: 先学后教 课堂教学 认知水平 学生学习 目的性 教学改革 规律性 机械化 理性批判 再创造
【摘要】:正"先学后教"存在的问题"先学后教"的流行也产生了"机械化"、"绝对化"的倾向,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问题。追问"先学后教"是否合目的性与规律性,深入考察和反思"先学后教",有助于健康、深入、有效地开展教学改革。首先,"先学后教"在某种程度上难以让学生学到高认知水平的知识。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教师指导下的"准自主发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市教研室;
【关键词】: 先学后教 课堂教学 认知水平 学生学习 目的性 教学改革 规律性 机械化 理性批判 再创造
【分类号】:G632
【正文快照】: “先学后教”存在的问题“先学后教”的流行也产生了“机械化”、“绝对化”的倾向,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问题。追问“先学后教”是否合目的性与规律性,深入考察和反思“先学后教”,有助于健康、深入、有效地开展教学改革。首先,“先学后教”在某种程度上难以让学生学到高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建军;;“洋思”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陋室铭》课堂教学述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4期
2 袁兆龙;;先学后教:还学生一个真正课堂[J];甘肃教育;2011年09期
3 戴昌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03期
4 万俊;;关于先学后教的再思考——从一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起[J];基础教育课程;2007年08期
5 杨天笑,徐永田;树立“先学后教、渐进内化”的教学理念 走有十中特色的教学之路[J];吉林教育;2005年Z2期
6 杨孙涛;;先学后教 化蛹成蝶[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19期
7 王忠朕;;自主学习中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之我见[J];华章(教学探索);2007年Z2期
8 张惠芝;;“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年08期
9 刘金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破解五大难题──江苏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策略剖析[J];中小学管理;2009年05期
10 周桂海;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J];内蒙古教育;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永胜;金梅;;浅谈“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张大生;王功玲;;论学导式创新模式在大学生创业培训中的应用[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克萍;;构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邓志;;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设疑置问[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5 黄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6 杨大千;刘彦红;;高校课堂教学艺术性之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付桂芳;;课堂教学录像研究——质与量研究结合的突破[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窦步云;;课堂,永远为学生而选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9 陈富斌;;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和谐政治课堂教学——对高中政治新课程和谐教学的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10 王凯;;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任务的变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知松 陈吉胜;启动“先学后教” 告别“满堂灌”[N];三明日报;2010年
2 范小辉 吕义德;先学后教 自主互助[N];闽北日报;2010年
3 刘清富;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N];广安日报;2010年
4 子长县史家畔乡湫峪沟小学 何俊峰;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体会[N];延安日报;2011年
5 曲春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N];中国矿业报;2004年
6 徐天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N];商丘日报;2005年
7 毕节六中 丁璐;先学后教之我见[N];毕节日报;2009年
8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 巫有胜;浅谈“先学后教”下的物理教学[N];学知报;2011年
9 才素;引领一方教育水平高飞的“头雁”[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泰兴市洋思中学:深挖特色教学模式新内涵[N];江苏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晓莉;《伤寒论》中英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比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贺真真;数学教育研究中运用数据处理方法的若干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范铭;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非期待答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玉东;“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巴桑卓玛;中小学生对统计的认知水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吕有杰;泰兴市农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谷岚;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度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玲;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肖康舒;试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素苑;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树雷;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8 柳如;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艳伟;高中地理课堂中的问题设计[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强;在线测评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17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817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