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再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15:12
本文关键词: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再造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我国当下社会转型时期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发展为背景,以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张家港)中小学校存在现状为分析样本,重点探讨中小学校实施学校再造的可行性、目标和基本路径。 学校变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变革失败却是学校的常态。在反思以往学校变革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之上,本研究提出了“学校再造”的概念,也就是学校主动对自身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以形成稳定高效的教育系统并保持持续自我更新与进步。在这个概念中,重点赋予其三层涵义:学校再造是学校主动自我重建,以提供更优质的学校教育为自我更新的主要目标;学校再造是学校整体性的重建,包括从学校的观念系统、组织机构到师生生活方式的重构;学校再造使学校系统产生动力,维持学校发展并不断进步。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大量的学校再造实践的研究,构建学校再造的能力系统模型。在这个能力系统模型中,重点论述了它的五个组成部分:区域领导与评价,这是实现学校再造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强调,学校再造必须是在区域教育的大的改革环境中的学校个体行动。系统设计和学校领导者的勇气,是学校再造的两个基点。系统设计强调的是对学校再造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而研究者认为,在学校再造过程中,学校领导者的角色至关重要,尤其是领导者的勇气,是学校再造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网状组织与协调和持续的教学改进,是学校再造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因为二者都是关于学校再造过程中成员的协作问题,本研究将其融合在一起进行了论述。 本研究的意义还在于最终要构建一种“后转型时期”社会的学校再造的目标,研究者认为,在未来阶段,我国各部分地区将陆续进入“后转型时期”社会,学校再造以及再造之后的学校将是这样的社会样态下学校变革的一种选择和学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社会转型 学校再造 学校再造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9
- 绪论9-25
- 一、研究的缘起9-12
- (一) 现实基础:从管理之惑到研究所需9-10
- (二) 直接动力:社会转型“倒逼”学校变革10-11
- (三) 改革反思:传统的变革与学校的故步不前11-12
- 二、相关研究及其启示12-20
- (一) 国外研究综述12-15
- (二) 国内研究综述15-18
- (三) 国内外研究的启示18-20
- 三、核心概念界定20-22
- (一) 再造与学校再造20-21
- (二) 社会转型21-22
- 四、研究框架22-25
- (一) 研究目标22-23
- (二) 研究内容23
- (三) 研究方法23-25
- 第一章 社会转型期的学校样态:一个区域的样本分析25-54
- 一、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分析25-39
- (一) 两种不同视野中的社会转型25-29
- (二)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样态分析29-39
- 二、社会转型期的学校样态39-49
- (一) 学校变革的阶段性40-45
- (二) 学校再造的校本化45-49
- 三、学校再造的社会图景49-54
- (一) 从政府主导的学校变革走向学校领导的变革49-50
- (二) 建构学校再造的模型50-54
- 第二章 学校再造的区域选择:政府的力量54-83
- 一、学校再造需要政府在场54-62
- (一) 学校再造必然超越学校的范畴54-56
- (二) 学校再造中自身的局限性56-58
- (三) 学校再造中政府的影响力58-62
- 二、学校再造中政府如何在场62-83
- (一) 案例:你的学校你做主62-65
- (二) 道德领导:以责任与规律为核心65-76
- (三) 权力清单:艺术处理有为与无知76-83
- 第三章 再造设计:什么最重要?83-116
- 一、影响系统设计的因素83-92
- (一) 地缘将越来越成为关键因素84-88
- (二) 文化的影响始终不可忽视88-92
- 二、如何进行系统设计92-108
- (一) 基于学生中心的顶层设计93-97
- (二) 与文化的再造同步97-105
- (三) 设计的过程即是再造的过程105-108
- 三、系统设计的现实困局108-116
- (一) 校长的忠实程度108-109
- (二) 学校的社会角色109-111
- (三) 关键个人的作用111-116
- 第四章 再造领导:校长最缺少什么?116-152
- 一、校长的选择116-127
- (一) 积极参与,有效作为117-120
- (二) 表面参与,无效作为120-124
- (三) 消极参与,无效作为124-127
- 二、选择的背后127-143
- (一) 影响校长选择的因素分析127-139
- (二) 校长缺失了什么139-143
- 三、构建再造型校长143-152
- (一) 校长的类型143-149
- (二) 再造型校长149-152
- 第五章 再造流程:每个教师都是关键152-172
- 一、从虫瞰到鸟瞰152-160
- (一) 传统学校中教师的状态分析152-154
- (二) 走向“鸟瞰”的教师状态154-160
- 二、持续的教学改进160-167
- (一) 个性化学习方式的确立160-161
- (二) 为学习而重构教学161-167
- 三、构建网状组织与协作167-172
- (一) 改进校内的组织结构168-170
- (二) 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170-172
- 结语:重提学校再造的目标172-173
- 参考文献173-177
- 附录177-178
- 后记1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健生;学校改革的机制与模式:组织行为学的观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2 李钢;社会转型刍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沃建中,闻莉,周少贤;认知风格理论研究的进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4 童潇;;全球化背景下后发展国家的崛起策略——论后发展国家“转型期效应”的消解方式[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5 龙献忠;高等学校组织结构分析及改革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宋旭红;;哈佛与耶鲁:大学特色生成与发展的两种不同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梁孝;全球视野:从线性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4期
8 吴康宁;;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会这么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刘祖云;社会转型: 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10 李德;;以“理性”的视角和研究方法看待后现代理论的“非理性”[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凡;转型社会的公正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孙翠香;学校变革主体动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登亮;基础教育学校变革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78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078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