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移民”现象分析
本文关键词: 高考 移民 分数线 出处:《当代青年研究》200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高考是一件关系到我国千家万户的大事,因高考而改变人生命运的现象也屡屡见诸媒体。由于客观存在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差异,一些省份的考生为避开本省相对过高的录取分数线,实现自己的大学梦,采取了移民到分数线相对较低的省份报考,从而形成“高考移民”的现象。这一现象发端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渐成气候,近年来呈愈演愈烈的态势,已日渐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利弊,探索了该问题的解决对策。
[Abstract]: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a major event related to thousands of families in our country. The phenomenon of changing the fate of life because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also frequently seen in the media. In order to avoid the relatively high admission score in some provinces and realize their college dreams, candidates in some provinces have emigrated to provinces with relatively low scores. Thus 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migrants" was formed. This phenomenon began on -20s, and gradually became a climate in 90s.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nse. By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an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分类号】:G46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德胜;崔忠洲;徐刚;赵建玲;;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模式的重构及其功能[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聂慧敏;汪清;;借鉴孟子仁政思想的精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黄忠晶;社会问题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张晶;解立;;论犯罪的认识与评价标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杨青,许富宏;略论两晋之际的社会变迁及其成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刘佰合,蒋保;科举制度的废除与社会整合的弱化[J];安徽史学;2000年03期
7 雷冬文;近代士绅在民众起义中的角色扮演——以广东天地会起义为例[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8 吴树新;;和谐社会视野中人的全面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聂小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郝楠;;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左雪松;;从阶级冲突到社会冲突观—马克思与科塞的冲突思想[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清芳;;大众传播·社会角色·和谐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龚文娟;;研究生学习异化现象分析[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邹桂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策略初探[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王光甫;;农民工体制与农民工的现代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秀梅;甘满堂;;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与城市适应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侯志阳;;一个文化社会学的新视角:管窥农村养老文化的困境与出路[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丁榕芳;;新时期政府在就业工作中的职能定位[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吕蓉蓉;;社会转型时期福建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变迁研究——以泉州晋江官前社区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李卫;中国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6 卢晓梅;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7 李艳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8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9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王学义;人口现代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飞;西部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工作的需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丽;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孙丽;安徽省非体育类在读研究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赵青梅;和谐社会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帅;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徐艳君;初中教师间竞争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学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张翼;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声音[J];班主任之友;2004年08期
2 ;高考歧视背后的省籍鸿沟[J];基础教育;2004年09期
3 张梦;;高考移民潮中的捐客身影[J];观察与思考;2006年11期
4 杜娟;;“高考移民”挑战公共教育体制[J];理论参考;2003年08期
5 穆琳;由“高考移民”透视公民受教育权平等[J];民主与科学;2004年06期
6 刘祖强;;“高考移民”反思:一种教育失范的社会制度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4期
7 常顺英;刘佳;;“高考移民”现象的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7年06期
8 牛凌云;狄艳;;高考移民引发跳楼案[J];检察风云;2009年12期
9 刘国良;林株;熊丙奇;;高考移民的罪与罚[J];科海故事博览(智慧);2009年12期
10 孤舟;“高考移民”谁的错?[J];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静;;公平视域下“高考移民”新现象探析[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周成玉;;确立目标不放弃 放飞梦想向前飞——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3 苟人民;;创新高考文化 促进高考制度建设[A];探索与创新——《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9年
4 姜钢;;实施阳光工程 办人民满意的高考[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5 许通;;实施高考全程电子监控 全面推进考试管理现代化[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6 余扬;;高考实行综合考试改革的思考[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7 袁书凤;孙河川;;高考加分的不公平性对沈阳高考加分政策的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何永军;;2009年高考对离子反应的考查[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江东;;认真研究、对比体会,有效指导教学和备考——从高考大纲看高考化学命题[A];第三届中学化学教学优秀论文交流暨表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元忠;;高考选择题的命题置疑和答题技巧[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邬凤英;今年高考大戏“玩晕”全民[N];中国商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李宁;异地求学成潮流“高考移民”几时休[N];中国人口报;2003年
3 本报通讯员 路露;如何看待“高考移民”[N];光明日报;2003年
4 记者 胡键 谢苗枫;我省高考报名3月5日开始[N];南方日报;2005年
5 刘楚汉;清理“高考移民”也要防止“外来歧视”[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本报驻京记者 夏榆;高考移民拷问高考[N];南方周末;2003年
7 本报记者 杜弋鹏;“高考移民”移动了什么?[N];光明日报;2003年
8 蒋安杰;高考移民受教育权该不该限制[N];济宁日报;2005年
9 晓声;别为“高考移民”叫屈[N];新疆日报(汉);2003年
10 记者 李行;我区继续严查“高考移民”[N];新疆日报(汉);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清华;高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2 周群;基于论证的我国高考开发质量评价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鄢明明;大规模考试的演变与育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艳梅;示范高中规范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光海;学校教育角色化问题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撼;对“高考移民”现象及政府“封堵”政策的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2 鱼雅妹;教育公平视野下的“高考移民”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韬;法律视角下的“国际高考移民”治理对策[D];复旦大学;2010年
4 王祖联;高考移民:基于教育公正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晓霞;教材改革和高考变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付景保;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对高考地理命题变化的影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魏学清;语文高考上海卷二十年现代文阅读试题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梁超梅;高考与高校教育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马长青;建构与优化:我国当前普通高考体制面临的问题与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志刚;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及答题状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48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54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