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身份认同的校园欺凌的表现形态与发生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校园欺凌 切入点:身份认同 出处:《教育科学研究》2017年10期
【摘要】:基于身份认同的校园欺凌是校园欺凌行为的一个特定子集(subset),其主要表现为,针对个体的某个身份变量(如社会阶层、性别)或者能力/文化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身份而产生的歧视行为。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欺凌行为发生的过程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看待欺凌的态度,可以从发生机制的角度将校园欺凌的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结合起来。基于身份认同的校园欺凌对学生可能产生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持续性的不良影响。为防治基于身份认同的校园欺凌,应该从社会公正的角度,在学校角色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两个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建设安全的学校空间。
[Abstract]:Campus bullying based on identity is a specific subset of bullying behavior on campus. Gender) or discrimination resulting from one or more social identities of the ability / culture... based on identity theory, by analysing the process of bullying and the attitudes of others concerned, It is possible to combine the individual and group levels of campus bully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echanism of occurrence. Campus bullying based on identity ma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sustainability. Identity bully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ocial justice,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build a safe school space in the two aspects of school role and students' subjectivity.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C912.3;G4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R.费根 ,陈云;社会公正与社会学:二十一世纪的议程[J];社会;2002年07期
2 沈慧芳;论社会公正的人情障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徐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公正初探[J];求实;2007年04期
4 乔巧生;苏联重视对“社会公正”的研究[J];中国劳动科学;1989年06期
5 高兆明;论改革进程中的社会公正问题[J];江海学刊;1995年02期
6 董敏志;社会公正: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社会科学;1999年12期
7 朱葆伟;社会公正:一个跨世纪课题[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年05期
8 李学林,谭祖雪;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公正现状及其对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汤清;论社会公正与社会弱势群体[J];兰州学刊;2004年01期
10 姚弘芹,杨建梓;试论社会公正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前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建磊;;民间视频推动社会公正的效度与限度分析——以近年多起网络事件为例的经验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磊;;基于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当代中国社会公正问题探究[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2辑[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正连;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公正[N];中国社会报;2005年
2 ;和谐社会呼唤社会公正[N];大连日报;2005年
3 杨士进邋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近年来关于社会公正问题的讨论及主要观点[N];北京日报;2007年
4 张若愚;警惕利益集团侵蚀社会公正[N];陕西日报;2006年
5 陈剑;我们究竟怎样看待社会公正[N];北京日报;2005年
6 吴忠民(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社会公正问题的观念反思[N];湘声报;2005年
7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 吴忠民;关注中国社会公正可能的不利趋势[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8 吴忠民;社会公正研究述评[N];人民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张丽霞;社会公正与效率并不矛盾[N];中国社会报;2005年
10 贺先平(作者系自治区委党校党史党建部教授);加强利益协调 推进社会公正[N];广西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理权;从社会公正的角度看中国的弱势群体问题[D];安徽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59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659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