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强化生活方式对高校教职工代谢综合征干预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18-05-28 15:27

  本文选题:代谢综合征X + 生活方式 ; 参考:《中国学校卫生》2013年05期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高校教职工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压、体重、血脂及血糖的影响,为高校保健工作和有效降低MS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将西藏民族学院和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体检中发现的MS病人筛选出3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193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193例,单纯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没有进行干预。测定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压及血糖并比较两组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对照组BMI与HDL-C较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血压、BMI、血脂及血糖等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值均0.01)。结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MS病人的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intensive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blood pressure, body weight, blood lipid and blood glucose in college staff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M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health care and effective reduction of incidence of 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thods 386 M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193 cases) and the intensive lifestyle intervention group (193 cases). Control group 193 cases, only drug treatment, lifestyle no interventio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blood lipid,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glucose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MI and HDL-C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blood pressure, blood lipid and blood glucos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0.01g / L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intensive lifestyle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blood lipids,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MS patients, and preven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作者单位】: 西藏民族学院附属医院;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
【分类号】:G47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平,何志谦,涂剑玲,佘辉;长期营养干预对全日寄宿制学生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6期

2 梁建平,谈晔,汪涛;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及干预[J];疾病控制杂志;2003年04期

3 汪照清,王龙珍,秦玲玲,朱莲;某综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4期

4 芦影,杭间;学习设计?学习生活?——设计、生活和教育间的本质关系[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5 冯新军;多媒体给了我们机会[J];陕西教育;2005年11期

6 柳海;李秀;;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4期

7 林良华;姜乾金;;考试焦虑的系统干预案例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6期

8 林丹;;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背后——“生活方式”抑或“谋生手段”的教师职业观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12期

9 ;要刊[J];今日教育;2007年12期

10 杨林海;;荣辱观与乡村青少年德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晓康;马强;方征;李俊怡;;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对少数民族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研究[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2 毕世响;;后教育时代下的新人种演化——农耕文明到海洋文明下的教育[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姚荣华;;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探究[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4 赵家蕊;;用爱构筑绿色之网[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孙绿怡;孙福万;王淑娟;;略论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内涵[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傅条芬;;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管晓丽;傅茂笋;;新生适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8 徐蔚兰;;开启心灵的钥匙[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9 姚应水;高尘;金岳龙;王珥梅;叶冬青;;医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10 温宝兰;;浅谈游戏对儿童人格的影响[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朱薇 王娅妮;学生整容,,只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记者 罗霞;云南边疆教育事业显现示范效应[N];云南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友文;青少年体质下降影响身心健康[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刘迪平;浅析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问题[N];中国信息报;2007年

5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周勇中;何处是我“家”:中国教师的专业传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杨丽华邋王贺;教育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N];吉林日报;2007年

7 ;学校教育亟需有效实践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许亚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N];中华建筑报;2008年

9 ;城市提升需要“学习的谷堆”[N];成都日报;2006年

10 强洪;让孩子在体验和感悟中成长[N];中国妇女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全印;学校文化建设: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丽萍;上海市女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琳;武汉市大学生生活方式、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居蔚青;上海市大学生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自评的回归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丁凡;中学生生活方式、心理健康与体质健康的调查及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汪翠兰;学习困难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6 李力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干预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韩俊卿;网络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吕田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凌美凤;网络对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D];苏州大学;2007年

10 赖水随;最后的村落—客家的教育精神与道德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47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947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9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