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学校内部教育环境建设与形象设计的基本策略

发布时间:2018-05-29 18:45

  本文选题:校园环境建设 + 学校形象设计 ; 参考:《现代教育论丛》2000年05期


【摘要】:正 学校内部教育环境和学校形象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对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实施学校内部教育环境建设和学校形象设计工作,除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外,还要讲究相关的策略。什么是策略?一般是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为方针和斗争方式。学校内部教育环境建设和学校形象设计的基本策略是指学校在实施内部教育环境建设和设计时,因地制宜所采取的基本工作对策。与原则相比较,策略更具实践性,是对实践经验的一种理论概括,对实践的指导更具体,易于被广大中小学接受、采用。研究学校内部教育环境建设和学校形象设计基本策略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学
[Abstract]:The inner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image of the schoo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quality an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unning a school.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design of school image, we should not only follow certain principles,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relevant strategies. What is strategy? Generally refers to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and formulated a policy of action and struggle. The basic strategy of school intern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school image design refers to the basic working countermeasures adopted by schools in implemen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of intern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the principle, the strategy is more practical, it is a theoretical generalization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guidance of practice is more concrete, and it is easy to be accepted and adopted by the major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on the basic strategies of the intern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the school image design is to seek for learning.
【作者单位】: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 广州体育学院
【分类号】:G4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田慧生;教学环境论[J];教育研究;199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净;全球化背景下的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色彩文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2 贾玲利;;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住建筑文化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3 罗锋;;文化 建筑 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徽州牌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王建;;思想品德课“商榷式”教学的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范春林,董奇;课堂环境研究的现状、意义及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6 周君华,韩晓东,丁永玺;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7 彭勇;;基于体育隐蔽课程的多元文化传递价值认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栗涛;;运动中人体震动对运动及健康的影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周建华;;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对20所实施“三自主”选课模式的高校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朱迎春;王大鹏;张海英;;基于生态平衡原理的高等教育和谐发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玲;胡涌;粟俊红;张仕固;柳晓玲;;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概述[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胡涌;柳晓玲;张仕固;王玲;粟俊红;;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刘叶云;张亚春;;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看我国的教育滞胀现象[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戴剑;;区域环境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5 陈明松;;泛论园林文化与“文化建园”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公园协会2001年论文集[C];2001年

6 闫杰;;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创立及优化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宋盈;柳肃;;中国建筑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基因重组现象初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芳;自然体育分类体系构建及其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棣;巴蜀摩崖建筑文化环境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5 李敏秀;中西家具文化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6 徐书业;变革的趋向:转型期的学校文化生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孔冬;管理生态学[D];苏州大学;2003年

8 戴路;经济转型时期建筑文化震荡现象五题[D];天津大学;2004年

9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贺祖斌;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s

本文编号:1951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951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4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