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廊坊地区中学生无保护性行为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2 21:14

  本文选题:无保护性行为 + 中学生 ; 参考:《中国性科学》2014年05期


【摘要】:目的:了解中学生无保护性行为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适宜的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RBQ-A)、家庭环境量表简式(FES-F)、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儿童多维焦虑量表(MASC)、Rosenberg自尊量表(SES)、Barratt冲动量表(BI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SSSA)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量表,对3所中学抽取的141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中学生无保护性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中学生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率为4.1%;中学生无保护性行为存在性别差异(P0.01),男生高于女生;中学生无保护性行为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维度上存在差异(P0.05),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抑郁情绪、负性生活事件、家庭意外、冲动性、学习压力、焦虑及自尊是中学生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学生无保护性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强情绪调节能力、积极应对负性生活事件、适当关注高冲动性中学生对降低中学生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unprotected sex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appropriate sex education. Methods: adolescent risk behavior rating scale (RBQ-AN),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FES-FN),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CES-DX), Children's Multidimensional anxiety scale (MASC-Rosenberg) and Barratt impulse scale (BIS-BIST), Adolescent Life events scale (ASLECE) were used. The Social support scale for adolescents (SSSAA) and the Self-made General situation Survey (GSS), 141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ected from 3 middle school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unprotected behavior were screened b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unprotected sex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s 4.1, and there was a gender difference in unprotected sexual behavior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 < 0.01), which was higher in boys than in girl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unprotected sex between the only child and the non-only child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 0.05). The only child was higher than the non-only child, and the depression, negative life events, family accident, impulsiveness, learning pressure, Anxiety and self-esteem are the risk factors of unprotected behavior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nclusion: the unprotected behavior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of emotion regulation, actively coping with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high impulse students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unprotected behavior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教研室;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9BAI77B02)
【分类号】:G479;R1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宋逸;季成叶;胡佩瑾;星一;张琳;陈天娇;;我国城、乡高中生性行为发生的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3期

2 黄艺娜;张铭清;江剑平;;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和性态度调查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2年01期

3 周帆 ,王登峰;外显和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3期

4 章婕;吴振云;方格;李娟;韩布新;陈祉妍;;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全国城市常模的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先伟;何成森;马南振;杨阳;;留守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安徽医药;2011年07期

2 汲慧丽;;论抑郁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何朝峰;李培;;高校贫困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资助方式偏好性的关系[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万巧琴;刘燕;王志稳;;结肠造口患者的自尊状况与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年03期

5 黄磊;祝方才;;大学新生焦虑心理透视及其对策[J];管理观察;2009年07期

6 彭玉;岳彩镇;苟娜;江伟;石波;;西部某高职院校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年02期

7 韦克平;;论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发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邹涛;魏华;汤稳权;付胡海;;武警士兵群体自我效能感对安全感和抑郁的调节效应[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蔡娜娜;温志华;李淑芳;李萌萌;;大学生生活倦怠、应对方式和抑郁的相互关系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10 周雪梅;徐晟;陈杉;吴捷;;老年人生命态度及其与抑郁和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薇;李晓苗;罗静;高文斌;;亲子分离与联系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学琴;社区居民抑郁状态及早期干预有效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徐维东;内隐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任之;青少年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外部特点和内隐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慧铭;深圳市危机干预热线的组织与服务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陈进;多维内隐自我概念的特性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唐军华;内隐自杀意念测量及在自杀逃避理论中的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t$;中学生学业成绩稳定性对自我效能感及自尊影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段桂英;高职、高专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及自尊提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成山;青少年自尊结构与应对策略选择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练光祥;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应激、自尊与运动倦怠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晨;金钱启动对自尊影响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来自ERP的证据[D];西南大学;2011年

6 韩雪;情绪、教师评价及任务难度对初中学业优秀学生和学业不良学生内隐自尊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晓峰;初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对自尊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爱香;内蒙古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开设东方舞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锦;高中生不同类型的高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罗然;高中生金钱态度、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茗,张金霞,徐放,沈庆凤;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2 郭利娜;余小鸣;高素红;;流动青少年性行为及避孕措施选择的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3 刘运来;;门的隐喻:青少年性体验的快餐化——对网络不雅“门”事件的解读[J];东南传播;2010年08期

4 张玉超;郭颖兰;武砚斐;王卓;李文梅;;南阳市农村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7年02期

5 丁菊红;汤军;丁婉华;邵凡;;江苏省青少年生殖健康基本状况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年01期

6 黄玉清;陈德芬;王光西;;某高校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及校园放置安全套的认识[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王正昱,许玉华,徐斌,洪平;大学生性观念调研[J];南京农专学报;2002年01期

8 林婷;郑晓瑛;;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年12期

9 郑晓瑛;陈功;;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基础数据报告[J];人口与发展;2010年03期

10 陆卫群;朱江;严易平;张小屏;;在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及避孕行为研究[J];生殖与避孕;2006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锦魁;;颅内浆果样动脉瘤发生与破裂的危险因素[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6年06期

2 JoAnne Turner ,宋海燕;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1987年03期

3 陈彭;;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年龄相关性黄斑病的危险因素[J];国际眼科纵览;1987年03期

4 ;心肌梗塞发病前的危险因素[J];中国临床医生;1987年05期

5 马克;脑血管疾病和冠状动脉病人的高血压治疗[J];新医学;1989年11期

6 周平;;乳腺癌病人中多发原发性癌的危险因素[J];福建医药杂志;1989年03期

7 ;吸烟作为中风发作的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9年04期

8 王吉耀;胡善联;洪玉玲;曹淑芝;吴同法;刘厚钰;;工厂甲型肝炎暴发流行危险因素的分析[J];上海医学;1989年02期

9 丁国林;;临界性高血压[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0年06期

10 郭子勤;;严重再障骨髓移植引起间质肺炎的危险因素[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宇彤;;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危险因素研究[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再忠;胡珍玉;罗贤海;杨红英;崔燕;;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生物危险因素的分层分析[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于普林;覃朝晖;;慢性病与老年人跌倒[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老年动脉硬化与周围血管疾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兰兰;朱才众;张红军;唐甜;熊鸿燕;糜漫天;;中国人群脂肪肝主要影响因素的荟萃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5 韩维田;王经伦;于秀丽;王朝祥;王格;张志芬;;67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流行病学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6 冯龄;沈洪;许天蕴;何海屏;;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及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王元娇;;脊髓损伤康复期常见的危险因素、并发症及对策[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常宝成;曾淑范;;2型糖尿病合并足坏疽危险因素分析[A];第六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吴莉萍;黄丽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危险因素探讨及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程汉华;朱燕玲;吴淑萍;肖迎红;;输注葡萄糖酸钙外渗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哮喘缓解期的治疗目的[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2 衣晓峰 李建辉;四大因素引发青年脑卒中[N];健康报;2005年

3 李虹伟;中年医生对同龄人的建议[N];北京日报;2007年

4 北京友谊医院 郑阳;防中风谨防八误区[N];中国妇女报;2006年

5 郑杨;预防中风谨防走入误区[N];大众科技报;2006年

6 陕西省宝鸡市卫生局 韩咏霞;六招防范儿童高血压[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吕培中 吴倪娜 杨丽佳;老年人常规体检有哪些[N];健康报;2006年

8 ;外周血管病如何确诊?[N];健康时报;2006年

9 龚怡;我国每年新增脑血管病患者200万[N];家庭医生报;2006年

10 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王小平;吸烟,,慢阻肺发病的危险因素[N];韶关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老年人群跌倒危险因素和康复干预效果的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2 许洪志;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3 王勇;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对策与实验室监测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4 徐应胤;中韩两国痴呆危险因素及其证候分布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刘步平;广东高校男生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治策略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张涛;老年颅内外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7 Hamid Reza Bahrami-Taghanaki;常规针刺和针刺配合灵龟八法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对比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刘卫华;妊娠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徐慧兰;湖南农村15~35岁自杀死亡者社会心理解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郭素良;帕金森病危险因素及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德斌;秦皇岛市中小学教师嗓音疾病的调查报告[D];承德医学院;2007年

2 董叶丽;外科术后病人医院感染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郁峰;小儿哮喘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林希;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铁营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5 孙雪岩;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6 王守东;幽门螺杆菌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D];青岛大学;2003年

7 袁永生;青年人心肌梗死24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8 杨李梅;早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9 岳锦熙;非心血管手术术前心脏危险性的临床评估[D];昆明医学院;2004年

10 郭蕊;肝细胞癌危险因素的风险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70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970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5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