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论人工智能视域下的课程新形态

发布时间:2021-05-21 20:03
  随着技术的发展,课程形式不断变化,经历了口耳相传阶段、经典课程阶段、教科书课程阶段、云课程阶段和智能课程阶段。在人工智能时期,课程的新形态表现在课程价值的人性化、课程内容的"狭"与"广"、课程实施的生成性与结构化、课程评价的目标游离与精准即时。在课程的新形态下,课程主体的角色被重新定义:学生找寻课程的个体意义,教师从课程的消费者到创生者,学校成为跨越围墙的学习场。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科学.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人工智能与课程形态重构的维度
    (一)人工智能的含义
    (二)人工智能下课程形态重构的维度
二、人工智能引发的课程新形态
    (一)课程价值的人性化
        1. 务实与务虚:
        2. 成己与成物:
        3. 名词“道”与动词“跑”:
    (二)课程内容的“狭”与“广”
        1. 课程个体化意义凸显。
        2. 课程内容边界的蔓延。
    (三)课程实施的生成性与结构化
        1. 从工具理性到解放理性。
        2. 从认识堆叠到深度加工。
    (四)课程评价的目标游离与精准即时
        1. 评价目标的游离性。
        2. 评价过程的即时性。
        3. 评价效果的精准性。
三、课程主体角色的再定义
    (一)学生:找寻课程的个体意义
    (二)教师:从课程的消费者到创生者
    (三)学校:跨越围墙的学习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视野下的教学重构[J]. 于泽元,邹静华.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9(04)
[2]信息技术时代的课程论发展[J]. 靳玉乐,张铭凯,孟宪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4)
[3]课程研究的未来想象[J]. 郭华.  全球教育展望. 2019(07)
[4]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转型的认识与思考[J]. 张广斌.  人民教育. 2019(11)
[5]人工智能所带来的课程新视野与新挑战[J]. 于泽元,尹合栋.  课程.教材.教法. 2019(02)
[6]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创生智能课程[J]. 尹睿,黄甫全,曾文婕,曾育芬,潘蕾琼,陈思宇,伍晓琪.  开放教育研究. 2018(06)
[7]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研究:一种纲领性探索[J]. 蔡连玉,韩倩倩.  电化教育研究. 2018(10)
[8]智能化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创新——《地平线报告》(2018高等教育版)启示[J]. 金慧,邵钰,胡盈滢.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5)
[9]“互联网+”背景下课程与教学论建构——第七届教学论常务理事会学术研讨会综述[J]. 高建波,苏丹兰.  课程.教材.教法. 2018(09)
[10]人工智能融入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J]. 刘德建,杜静,姜男,黄荣怀.  开放教育研究. 2018(04)



本文编号:3200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200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2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