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论德性与规范相统一的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1-10-26 03:33
  十九、二十世纪以来,安斯库姆、赫斯特豪斯尤其是麦金泰尔等人提出回归德性传统的道德哲学,他们反对启蒙运动以来的道德哲学家们致力于现代道德秩序的重建方式——试图以规范伦理学作为道德哲学重建的根本,如功利主义或结果主义(密尔)、义务论(康德)、新契约论(罗尔斯)等道德理念,他们坚信道德哲学或者伦理学的本质在于个体德性(Virtue)的培养,它所表达的是一种朝向优秀或完美的倾向性。然而受工业革命以及技术理性狂潮的影响,在道德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人们所需要的一些德性品质只出现在书本里或课堂中,或者道德学家的呐喊中,而不是真正的出现在学生自身的发展中,因此德性的体现呈表象化或者边缘化的状态,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行为规范约束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伴随着运用最多的就是奖励惩罚的德育手段甚嚣尘上。道德法则多是源于一种非理性的决定,而不是因为某种令人信服的理由,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道德确定性的丧失。本研究共分三个部分,通过对德性伦理学以及规范伦理学的历史逻辑梳理,力图证明德性作为道德哲学或者伦理学的本质,道德教育的终极目的也只能是个体德性的养成,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规范制度作为道德教育也起到重要的保障与补充作用...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德性作为人之为人的内在要求
        2.当前我国道德教育建设的困境与使命
        3.研究者自身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1.核心概念解释
            (1)德性及德性伦理
            (2)规范与规范伦理
            (3)道德教育
        2.国外研究
        3.国内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者立场
二、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灵魂
    (一)不同时期德性概念的转变
        1.荷马时期的德性
        2.希腊古典时期的德性
        3.中世纪时期的德性
    (二)德性的本质
        1.德性伦理与日常伦理(常识道德)
        2.德性的特点
        3.朝向正当或者善的倾向性何以在道德生活中具有本质性
    (三)其他伦理学理论何以不能成为道德教育的基础?
三、当代道德教育的理论悖论
    (一)规范伦理及其道德哲学关系的历史梳理
        1.功利主义(后果主义)道德哲学
        2.义务论道德哲学
        3.新契约道德哲学
    (二)反德性的伦理现象:对道德教育为什么拒斥规范伦理学的一个回答
        1.值得赞赏的与可欲求的
        2.荣誉感与羞耻感
        3.优秀还是平庸
    (三)德性伦理的实践批判:规范一定要被拒之门外吗?
四、道德教育如何走向德性与规范的统一
    (一)重塑道德教育的目的
    (二)发挥规范与制度的补充作用
    (三)构建“主体间”关系,使德性与规范立足德育实践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不能抱有完全的乌托邦式幻想——兼论卢梭自然主义思想[J]. 赵亚楠,赵旺来,朱幸平.  现代教育科学. 2018(04)
[2]我国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困境与理论反思[J]. 樊改霞,赵旺来,赵亚楠.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02)
[3]对我国传统人才观的思考与追问[J]. 樊改霞,赵旺来.  教育评论. 2017(12)
[4]从德性到规则:道德教育的古今之变[J]. 吴元发.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31)
[5]德性伦理学的回归及其现实困境——麦金太尔美德伦理学探析[J]. 郑晓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7)
[6]德性与规范的统一:道德重建的现代选择[J]. 陶立霞.  兰州学刊. 2016(04)
[7]诚信道德正当性的理论辩护——从德性论、义务论、功利论的诚信伦理思想谈起[J]. 王淑芹.  哲学研究. 2015(12)
[8]生活德育论的理论隐忧与现实困境——对近年来“生活德育热”的冷思考[J]. 杨金华.  高等教育研究. 2015(08)
[9]“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于江霞.  哲学动态. 2015(01)
[10]试论西方伦理学中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关系演变及其意义[J]. 聂文军.  伦理学研究. 2014(02)

博士论文
[1]学校道德教育的路径转变与作用界定[D]. 潘希武.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公共教育的现代性转型及其困境[D]. 樊改霞.南京师范大学 2007
[3]迷失与追寻[D]. 张夫伟.南京师范大学 2006
[4]德性伦理研究[D]. 王国银.苏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58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458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1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