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对特质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解的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儿童对特质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解的发展研究
【摘要】:交互作用理论认为要预测一个人在某种特定情境中的行为,既要考虑行为者的人格特质又要考虑情境的特征及其可能对行为产生的影响。然而,在社会认知研究领域,儿童特质理解的相关研究是建立在特质理论基础上的,研究者只关注儿童能否利用特质信息对行为进行预测而不关注情境对行为预测结果的影响。在行为预测中,如果同时为儿童提供特质信息和情境信息,儿童能否综合利用特质信息和情境信息对行为进行预测反映了儿童对特质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解的状况。 本研究以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选取小学三年级、小学四年级和小学五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行为预测研究方法,,通过两个实验来考察儿童对特质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解的发展状况。实验一通过各年级被试对智力特质个体和体力特质个体在特质相关情境和特质非相关情境下的行为进行预测,探索儿童是否能够对特质相关情境和特质非相关情境进行区分,理解特质和情境类型的交互作用。实验二通过各年级被试对内外向特质个体和认真马虎特质个体在强情境和弱情境下的行为进行预测,探索青少年是否能够对强情境和弱情境进行区分,理解特质性质和情境强度的交互作用。 本研究采用问卷进行团体施测,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儿童对消极特质个体在特质相关情境下的行为倾向于积极的预测;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对消极特质个体的行为预测变得更加现实。 (2)对于积极特质,儿童能够对特质相关情境和特质非相关情境作出有效区分,小学五年级儿童的区分能力显著优于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区分能力;对消极特质,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儿童不能区分特质相关情境和特质非相关情境,小学五年级能够进行区分。 (3)对于内外向特质,儿童能对强情境和弱情境做出准确区分,小学四年级和小学五年级儿童的区分能力显著优于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区分能力;对于认真马虎特质,小学三年级儿童不能区分强情境和弱情境,小学四年级和小学五年级能够进行有效的区分,小学五年级儿童的区分能力显著优于小学四年级的区分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1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余;;人类跨情景行为的预测——情景·人格之争[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年03期
2 高雯,杨丽珠;年幼儿童特质稳定性理解的乐观主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叶浩生;;科学心理学、常识心理学与质化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谷传华,张文新;情境的心理学内涵探微[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王美芳;;儿童特质概念发展的理论及其进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张琴;李红;;儿童特质推理中的信息利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5期
7 王沛,赵志霞;幼儿特质推理发展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8 高雯;杨丽珠;;3~9岁儿童人格特质稳定性理解的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3期
9 宋耀武,齐冰;对特质起源信念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10 傅根跃;丁晓攀;;儿童对有关心理特质的自我报告信息的评价[J];心理科学;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燕红;儿童特质理解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冰灵;学前儿童对图画作者的情绪状态及特质与其作品关系的认知[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程亚华;社会知觉中特质与情境交互作用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庆;儿童青少年自发特质推理的发展特点及其性别刻板效应[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阳;儿童如何利用特质相关行为信息预测他人将来行为[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79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1179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