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幼儿教育论文 >

从关键期假说探析我国学前英语教育

发布时间:2018-02-22 22:00

  本文关键词: 关键期假说 二语习得 学前英语教育 出处:《教学与管理》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被引入语言学领域后,对二语习得的起始年龄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我国,主要体现为英语学习的低龄化。本文从关键期假说的理论起源入手,结合我国学前英语教育的现状,探析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学前英语教育的启示:学前英语教育并非越早越好,而应该在母语习得基本完成之后开始;学前英语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兴趣为重点;英语习得是教师、幼儿、家长共同给力的结果。
[Abstract]:When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introduced into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it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issue of the starting age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China, i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younger age of English learning.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e-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key period hypothesis to pre-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pre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is not as early as possible, but should begi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mother tongue acquisition; Pre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English acquisition is the result of teachers, young children and parents.
【作者单位】: 河南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G61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勃然;;关键期假说及其对我国英语教学初始年龄的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胡壮麟;;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3 陆效用;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和“一条龙”英语教学[J];外语界;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洁;罗桂保;;大学英语学习环境与自主学习[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邹丽君;;外语学习的最佳起始年龄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3 卓志元;;谈3+2模式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成功(教育);2009年06期

4 姜怡;吴爱丹;吴卓娅;;从EGP向ESP转型中英语教师知识体系的调整与构建[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曹鸿娟;;从外语磨蚀的角度分析“年龄小优势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刘丽莉;;体艺类大学生合作-自主学习英语模式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5期

7 段学勤;唐冬梅;;从英语专业新生语音问题看基础英语教学改革[J];大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方洲;;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再思考[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0年02期

9 董莲;;对英语教育低龄化的反思[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03期

10 邓龙;;语用学视角下的英语语法教学[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谢倩;外语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3 史光孝;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李郁;意识学习与学习策略使用的相关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董霄云;探析文化视界下的我国双语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韩建侠;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学生所需英语水平的探索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袁燕华;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文静;在新课改环境下探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雁;教师纠错反馈行为与学习者领会[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彦;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绍红;词块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莎;交际课堂模式下四川省初级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郑莉;英语听力策略训练及学生自主性培养[D];山东大学;2011年

7 蒲春芳;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学生实用英语学习的反拨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8 张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反拨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李世业;延边朝鲜族中小学三语教学中若干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10 瞿秋霞;关于加强聋生书面语教学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束定芳;;我看外语教学改革[J];国外外语教学;2001年01期

2 胡壮麟;;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3 胡明扬;外语学习和教学往事谈[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 赵世开;学习外语的漫长道路[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5 董燕萍;从广东省小学英语教育现状看“外语要从小学起”的问题[J];现代外语;2003年01期

6 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 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上海华理催化净化器有限公司新产品简介[A];汽车催化净化技术产业化与发展战略研讨会专集[C];199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艳;;年龄与二语习得[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2 张芳;;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与外语学习的适宜年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李玉;;关键期假说与儿童英语教育[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阴小蓓;;关键期假说及二语语言能力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卢萍;;关键期假说研究评述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1期

6 彭坚;;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反思性研究对早期外语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Z1期

7 关薇;;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与幼儿英语教学[J];理论观察;2011年01期

8 郑丽娜;;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研究述评[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9 李阔;;关键期假说与二语习得的最佳时期[J];教书育人;2007年24期

10 陈军;;从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谈少儿英语培训[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静;;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分析阅读理解错误[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宋雪松;文旭;;二语习得中的概念整合模式[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吴慧;;从输入到输出的习得过程及其心理机制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彭昆湘;;语法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演变及其启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5 伍志辉;;交互作用的认知语言学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李慧杰;秦怡;;外国教师与中国教师教授儿童英语之对比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齐秀坤;赵咏;;母语的负迁移对英语学习者写作的影响[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8 冯伟伟;;影响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几个“融合”之势[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9 赵凌;;文化的标记性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陈万会;;心理词汇的表征与二语词汇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赵建会;母语迁移和二语习得关系之我见[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2 岳阳师范学院 曾葡初;“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吗?[N];光明日报;2001年

3 陈琳;外语学科中的辩证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受访嘉宾:薛毅: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袁洪庚:兰州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 主持人:本报记者 王佳欣;外语教材:是否要原汁原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5 缪迅;英语教学“一条龙”要舞起来[N];文汇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运财;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钟书能;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名词化习得的认知语言学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3 武和平;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进行体标记的优选论解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4 徐璐;课堂教学中的动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张宁宁;英语时体习得中的类比运用: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案例调查[D];复旦大学;2009年

6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谢元花;中国学习者对英语提升谓词的习得:语义启动和句法启动的综合分析模型[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暴丽颖;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环境中的语言石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杨滢滢;二语习得中的形式与意义关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郑超;IP外名词性结构及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初始重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阳阳;影响二语习得的年龄因素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2 周文慧;情感过滤对二语习得输出过程的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郭文琦;二语习得中情感因素与英语口语教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李瑛;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5 侯伟;词汇呈现方式对儿童汉语词汇习得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6 范荣廷;母语迁移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胡振波;不同层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相关因素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声威;产出性练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9 王正胜;中国学生对英语Tough结构的习得[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10 朱恒华;计算机技术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25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1525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1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