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幼儿教育论文 >

体育游戏发展幼儿性别角色能力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07:12

  本文关键词:体育游戏发展幼儿性别角色能力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验、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幼儿对性别概念认知中的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别坚定,及“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为考察因素,对87名大、中、小班的幼儿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体育游戏干预实验,以探究体育游戏对幼儿性别角色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结果表明:(1)从年龄发展上看,所有幼儿的性别认同及性别稳定能力的在实验前、后无年龄上的差异;在性别坚定能力上,实验前与实验后存在年龄差异,大班好于中班、小班。(2)体育游戏干预后,在性别认同与性别稳定能力方面,实验组大、中、小班与对照组大、中、小班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性别坚定能力方面,实验组小班、中班显著好于对照组小班、中班,但实验组大班与对照组大班无显著性差异。(3)从性别差异上看,体育游戏干预后,实验组小班的女幼儿在性别坚定能力方面显著好于男幼儿;实验组中、大班与对照组小、中、大班的幼儿在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别坚定的能力上不存在性别差异。(4)体育游戏对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类型方面:从组间来看,体育游戏干预后实验组女性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量表无显著性差异;从组内来看,实验组的“双性化”人数比例较实验前有一定增长,实验组体育游戏干预后的男、女分量表得分比实验前有显著提高,对照组无显著变化。 结论:(1)幼儿的性别概念发展符合一定的年龄特点,,具体表现在幼儿的性别坚定能力与年龄呈正相关。(2)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幼儿性别角色能力,具体表现在体育游戏有助于小班、中班性别坚定能力的提高。(3)体育游戏有效的促进了幼儿“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形成。 建议:(1)增加男性师资力量,避免教师性别结构单一。(2)教材要摒除性别角色刻板印象。(3)幼儿园要注重对游戏中道具的投放与提供。(4)幼儿教师要摒除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关键词】:体育游戏 幼儿 性别角色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13.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概念界定10-11
  • 1.1 幼儿性别角色的概念解构10
  • 1.1.1 性别10
  • 1.1.2 性别角色10
  • 1.2 体育游戏10-11
  • 2 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相关研究11-16
  • 2.1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2.1.1 幼儿性别角色发展11-12
  • 2.1.2 幼儿性别角色中的“双性化”人格12
  • 2.1.3 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12-13
  • 2.2 国外研究现状13-16
  • 2.2.1 幼儿性别角色发展13
  • 2.2.2 性别角色形成的相关理论13-14
  • 2.2.3 性别角色类型的相关理论14-16
  • 3 体育游戏影响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相关研究16-20
  • 3.1 体育游戏中幼儿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16
  • 3.2 角色扮演类体育游戏促进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相关研究16
  • 3.3 体育游戏中的同伴促进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相关研究16-17
  • 3.4 体育游戏中的教师促进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相关研究17
  • 3.5 体育游戏中的道具促进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相关研究17
  • 3.6 体育游戏的体育属性促进性别角色发展的相关研究17-20
  • 3.6.1 体育对专业运动员性别角色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18
  • 3.6.2 体育对未成年非专业运动员性别角色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18-20
  • 4 研究对象与方法20-25
  • 4.1 研究对象20
  • 4.1.1 研究对象20
  • 4.1.2 实验对象20
  • 4.2 研究方法20-25
  • 4.2.1 文献综述法20
  • 4.2.2 实验法20-24
  • 4.2.3 访谈法24
  • 4.2.4 数理统计法24-25
  • 5 结果与分析25-40
  • 5.1 体育游戏对幼儿性别概念发展的影响25-34
  • 5.1.1 体育游戏干预前幼儿性别概念发展的情况及分析25-27
  • 5.1.2 体育游戏干预后幼儿性别角色概念的发展情况及其分析27-34
  • 5.2 体育游戏对幼儿“双性化”人格的影响34-40
  • 5.2.1 体育游戏对组间幼儿“性别角色”类型的干预情况34-35
  • 5.2.2 体育游戏对组内幼儿“性别角色”类型的干预情况35-36
  • 5.2.3 幼儿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36-37
  • 5.2.4 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双性化”人格的可能机制37-40
  • 6 本研究的局限与进一步思考40-41
  • 6.1 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40
  • 6.2 体育游戏干预后性别类型在性别、年龄上的差异40
  • 6.3 体育游戏的类型40-41
  • 7 结论与建议41-43
  • 7.1 结论41
  • 7.1.1 幼儿发展性别角色概念发展符合年龄特点41
  • 7.1.2 设计合理的体育游戏可以有效的发展幼儿的性别概念能力41
  • 7.1.3 体育游戏可以促进了幼儿的“双性化”人格41
  • 7.2 建议41-43
  • 7.2.1 增加男性师资力量,避免教师性别结构单一41
  • 7.2.2 教材要摒除性别角色刻板印象41-42
  • 7.2.3 幼儿园要注重对游戏中道具的投放与提供42
  • 7.2.4 幼儿教师要摒除性别角色刻板印象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 1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年龄计算方法46-47
  • 附录 2 部分体育游戏内容47-53
  • 附录 3《幼儿性别概念问卷》专家信效度检验表、专家访谈提纲53-55
  • 附录 4 正式《幼儿性别概念问卷》55-56
  • 附录 5 薛yN凌《幼儿性别角色问卷》56-57
  • 附录 6 正式《幼儿性别角色问卷》57-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9-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少颖,贾宏燕;关于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研究[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刘敏;;我是女孩? ——儿童性别角色偏差辅导个案[J];大众心理学;2007年04期

3 熊明生;;体育运动影响健康性别角色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1期

4 韩仁生,孙丽丽;关于儿童教育中理想性别角色问题的探讨[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张桂芝;孙丽英;;浅论男体育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凸显的特质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洪艳萍;易振凤;;关于双性化人格研究的述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7 王恩国;郭明印;;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研究;2008年02期

8 陈红;体育教师的性别和教学内容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4年01期

9 贺晓丽;;浅谈玩具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3年01期

10 陈兰萍;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与早期家庭教育的关系[J];渭南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体育游戏发展幼儿性别角色能力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396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6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