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禄培尔“恩物”与蒙台梭利“教具”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福禄培尔“恩物”与蒙台梭利“教具”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福禄培尔 蒙台梭利 “恩物” “教具” 比较研究
【摘要】:“恩物”和“教具”是福禄培尔与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各具其独特魅力。对二者开展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更好地指导“恩物”和“教具”在幼儿园实践中的应用,还能为我国儿童玩具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从四个方面对恩物”和“教具”进行比较研究。 从创制理念上来看,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分别影响了“恩物”和“教具”的产生;而福氏的游戏思想和蒙氏的“工作”理论则分别是“恩物”和“教具”创制的理论基础。 分析“恩物”和“教具”的特点,二者呈现出造型上抽象性和具象性之分、材质上木质为主和多样化之别、色彩上天然和多元、功能上统一性和孤立性、数学特质上本质探究和经验构建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对“恩物”和“教具”在应用上的比较可以发现:第一,在应用原则上,自由是二者应用的基本原则,创造性是“恩物”应用的目的,而感官训练则成为“教具”应用的基础。第二,在应用策略上,二者则分别体现出:成人指导上的“游戏照顾”和“错误控制”之别;语言应用方面的“自始至终”和“适当应用”的差别;活动组织上有“集体化”和“个别化”的不同,操作程序方面呈现出“自由创造”和“规范化”的区别。 分析“恩物”和“教具”对中国的影响可以看出,二者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经历了初步发展、全面否定和重新认识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上,二者都体现出了不同的影响历程。究其自身原因,首先,“恩物”和“教具”在各自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其次,二者在应用中对教师的要求亦不相同。 通过对“恩物”和”教具”四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本文得到以下三点启示:第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玩教具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但玩教具却不是幼儿园课程的全部;第二,在儿童玩教具设计中,应适当使用抽象造型的方法,幼儿玩具的材质应充分体现自然和环保,并且,幼儿玩具的色彩设计应符合儿童的色彩认知心理;第三,就“恩物”和“教具”在幼儿园的实践应用来说,可将“恩物”作为“教具”的延伸材料,“恩物”和“教具”亦可交替使用。
【关键词】:福禄培尔 蒙台梭利 “恩物” “教具”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1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一、引言10-25
- (一) 问题提出10-12
- 1. "恩物"和"教具"在幼儿教育理论中有特殊地位10-11
- 2. "恩物"和"教具"对我国儿童玩教具开发有理论奠基作用11
- 3. "恩物"和"教具"在幼儿园中有广泛应用11-12
- (二) 概念界定12-16
- 1. "恩物"12-13
- 2. "教具"13-15
- 3. 玩教具15-16
- (三)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6-23
- 1. 对"恩物"的相关研究16-20
- 2. 对"教具"的相关研究20-23
- 3. 对"恩物"和"教具"比较的研究23
- (四)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23-25
- 1. 研究方法23-24
- 2. 研究思路24-25
- 二、福氏"恩物"与蒙氏"教具"创制理念的比较25-40
- (一) 福禄培尔与蒙台梭利的儿童观25-32
- 1. 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对儿童地位和作用的看法25-27
- 2. 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的儿童心理发展观27-30
- 3. 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对儿童生长发展特点的看法30-32
- (二) "游戏"、"工作"理论32-40
- 1. 福禄培尔的游戏理论32-36
- 2. 蒙台梭利的"工作"理论36-37
- 3. "游戏"与"工作"理论之异同37-38
- 4. "游戏"、"工作"理论与"恩物"、"教具"的关系38-40
- 三、"恩物"与"教具"的特点比较40-51
- (一) 造型上:抽象性和具象性之分40-43
- 1. "恩物"造型的抽象性40-41
- 2. "教具"造型的具象性41-43
- (二) 材质上:木质为主和多样化之别43-45
- 1. "恩物"以木质材料为主43
- 2. "教具"取材的多样化43-45
- (三) 色彩上:天然性和多元性的差别45-46
- 1. "恩物"色彩的天然性45-46
- 2. "教具"色彩的多元性46
- (四) 功能上:统一性和孤立性的区别46-48
- 1. "恩物"的统一性46-47
- 2. "教具"的孤立性47-48
- (五) 数学特质体现方式上:本质探究和经验构建的不同48-51
- 1. "恩物"的本质探究式数学特质49-50
- 2. "教具"的经验构建式数学特质50-51
- 四、"恩物"与"教具"的应用比较51-61
- (一) "恩物"和"教具"的应用原则51-54
- 1. 自由是"恩物"和"教具"应用的前提51-52
- 2. 创造性是"恩物"应用的目的52-53
- 3. 感官训练是"教具"应用的基础53-54
- (二) "恩物"和"教具"应用策略的不同54-61
- 1. 成人指导策略的不同:"游戏照顾"和"错误控制"54-55
- 2. 语言应用策略的不同:"自始至终"和"适当应用"55-57
- 3. 活动组织策略的不同:"集体化"和"个别化"57-59
- 4. 操作程序策略的不同:"自由创造"和"规范化"59-61
- 五、福氏"恩物"与蒙氏"教具"对中国影响的比较61-68
- (一) "恩物"与"教具"对中国影响的进程比较61-65
- 1.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1949年)初步发展阶段61-63
- 2. 第二阶段(1949年——1978年)全面否定阶段63-64
- 3. 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重新认识阶段64-65
- (二) 自"恩物"和"教具"自身角度分析其对中国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65-68
- 1. "恩物"和"教具"在各自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不同地位65-66
- 2. "恩物"和"教具"应用中对教师的要求不同66-68
- 六、福氏"恩物"与蒙氏"教具"比较研究的启示68-74
- (一) 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启示68-69
- 1. 玩教具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68-69
- 2. 玩教具不是幼儿园课程的全部69
- (二) 对儿童玩具设计的启示69-71
- 1. 幼儿玩具的造型应适当使用抽象造型69-70
- 2. 幼儿玩具的材质应充分体现自然和环保70
- 3. 幼儿玩具的色彩设计应符合儿童的色彩认知心理70-71
- (三) 对二者在幼儿园应用中的启示71-74
- 1. "恩物"可以作为"教具"的延伸教具72
- 2. "恩物"和"教具"的交替使用72-74
- 结语74-75
- 参考文献75-7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8-79
- 致谢79-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兴荣;幼儿教育理论的奠基者——福禄培尔[J];江西教育;1981年06期
2 吴艳;;幼儿教育之父——福禄培尔[J];江苏教育;2009年Z2期
3 夏巍;;我读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年02期
4 罗兰;;福禄培尔及其“恩物”[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6年02期
5 唐玉光;胡惠闵;;福禄培尔论游戏体系中的"恩物"和"作业"[J];教育评论;1986年03期
6 洪成;福禄培尔与“幼儿园”[J];幼儿教育;1987年02期
7 文欣;;福禄培尔学幼儿家庭教育思想精髓[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8期
8 文欣;;福禄培尔幼儿家庭教育思想探析[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年07期
9 陈曦红;;福禄培尔与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10 单中惠;;福禄培尔游戏理论新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燕;;试论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学》中的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杨梅;;西方幼儿游戏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冯建军;;人的主体地位的发现与教育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张希希;;论活动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湘桥区快乐幼儿园 曹贤玲;浅谈幼儿的情商教育[N];潮州日报;2009年
2 蒸湘区立新小学 张舒;浅谈小学音乐启蒙教育中的游戏渗透[N];衡阳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贺群;嬗变与走向:美国学前课程发展变革的历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佳;西方元素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于蓝;福禄培尔“恩物”与蒙台梭利“教具”的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明鹤;幼儿园运动在美国(1856—1920)[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武惠;融生命科学于幼儿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学红;中师语文活动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宁芳艳;近代外国教师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谢玉荣;语文活动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吴值敬;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述评[D];扬州大学;2009年
8 李自斌;陈鹤琴儿童家庭教育思想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马蓓;魅力游戏,快乐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芳;卢梭儿童美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74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574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