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研究生学术诚信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体育院校研究生学术诚信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体育院校研究生 学术诚信 学术失信 调查 对策
【摘要】:体育院校的研究生是国家体育事业和体育技术创新的后备军,承担着繁荣学术和体育事业、促进科技发展的历史使命,学术诚信既是其茁壮成长、有所作为的重要保证,也是体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本研究在参阅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把湖南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4所体育院校随机抽取267名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 研究发现:(1)本研究调查显示,在调查的267名体育院校研究生中有84%学生认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遵守学术诚信是非常重要的,而学术失信行为易败坏学术风气,对学术失信行为的态度更倾向于抵制,并认为应追究学术失信当事人的责任;(2)在调查的267名体育院校研究生中有64.8%的研究生认为自己对基本学术规范较了解,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还是不清楚学术诚信与学术失信的界限;(3)体育院校研究生在科学研究的申请、实施、发表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类型学术失信行为。其中申请过程中表现为:模仿和套用、夸大或虚构、捏造与篡改;实施过程中表现为:代写论文、虚假引用文献、拼凑论文、科研造假、抄袭;发表过程中表现为:一稿多投、相互挂名、简单重复发表、冒用他人署名。 解决体育院校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问题,关键在教育。为了在体育院校研究生中有效地实施学术诚信教育,提出以下学术诚信教育对策:(1)应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在学术诚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主要包括:将学术诚信纳为必修课程、落实导师责任制、完善学术诚信的奖惩机制、建立健全的学术诚信管理体系、营造浓厚的学术诚信氛围;(2)发挥社会在体育院校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中的警示作用。主要包括:整合社会各界力量组建学术诚信监管机构、提高学术失信的成本付出;(3)重视体育院校研究生自身道德自律和学术修养的自我教育。主要包括:坚持学术道德的“自律”、坚持“慎独”的学术修养方法。
【关键词】:体育院校研究生 学术诚信 学术失信 调查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3;G807.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2
- 1.2 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相关概念界定12-14
- 1.2.1 学术诚信12
- 1.2.2 学术失信12-14
- 1.3 文献综述14-22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4-16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6-22
-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22-25
- 2.1 研究对象22
- 2.2 研究方法22-25
- 2.2.1 文献资料法22
- 2.2.2 问卷调查法22-23
- 2.2.3 访谈法23-24
- 2.2.4 数理统计法24-25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25-51
- 3.1 体育院校研究生对学术诚信的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25-33
- 3.1.1 体育院校研究生对学术诚信重要性的认知25-27
- 3.1.2 体育院校研究生对学术诚信规范内容的认知27-29
- 3.1.3 体育院校研究生对学术失信行为产生危害的认知29-31
- 3.1.4 体育院校研究生对学术失信行为的态度31-33
- 3.2 体育院校研究生学术失信的具体行为表现33-45
- 3.2.1 科学研究申请过程中的失信行为33-37
- 3.2.2 科学研究实施过程中的失信行为37-42
- 3.2.3 科学研究发表过程中的失信行为42-45
- 3.3 体育院校研究生学术失信行为产生的原因45-51
- 3.3.1 主观原因46-48
- 3.3.2 客观原因48-51
- 4 加强体育院校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对策51-64
- 4.1 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在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51-60
- 4.1.1 将学术诚信纳为必修课程51-53
- 4.1.2 切实落实导师责任制53-55
- 4.1.3 建立健全的学术诚信管理体系55-56
- 4.1.4 完善学术诚信的奖惩机制56-58
- 4.1.5 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诚信氛围58-60
- 4.2 发挥社会在体育院校研究生诚信教育中的警示作用60-63
- 4.2.1 整合社会各界力量组建学术诚信监管机构61-62
- 4.2.2 提高学术失信的成本付出62-63
- 4.3 重视体育院校研究生自身道德自律和学术修养的自我教育63-64
- 4.3.1 坚持学术道德的“自律”63
- 4.3.2 坚持“慎独”的学术修养方法63-64
- 5 结束语64-66
- 参考文献66-70
- 附件一70-77
- 附录二77-78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78-79
- 致谢79-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取智;方玖胜;;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的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鸿燕;;美国高校大学生学术诚信管理及其借鉴[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02期
3 李奇;;美国大学学术诚信问题的研究报告[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4 张爱芳;;美国大学学生荣誉承诺制度——内容与意义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5 杨方;诚信内涵解析[J];道德与文明;2005年03期
6 钞秋玲;李秀岭;马治国;;美国大学生的学术不诚信及其防范措施[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01期
7 滕建华;娄厦;;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途径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10年01期
8 焦国成;诚信的制度保障[J];江海学刊;2003年03期
9 李逸凡;;构建大学诚信道德体系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08年04期
10 何艺新;;关于部分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问题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朱振国;[N];光明日报;2010年
2 记者 何建昆;[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付毅飞 刘莉;[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二龙;诚信视角下的中国科研不端行为监管机制及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王树辉;社会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葛寰中;我国诚信指标体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陈佳;企业诚信系统结构及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5 许辉;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萱;研究生诚信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7 葛振斌;体育专业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8 张春雷;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9 黄金凤;中学生诚信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施红斌;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15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115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