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等院校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评估方法 研究生课程 模糊综合评判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研究生课程特点和组织管理的基本特点,结合研究生课程管理实践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对国内、外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方法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对研究生课程评估的具体要求,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高等院校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的设计原则、指标体系的结构、指标的筛选,并形成了实施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以及内涵标度;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设计了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的评估方法,包括因素集、备择集、权重集和评估矩阵的内涵及计算方法;最后从面向决策者需求的角度,提出了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结果分析,为领导机关利用评估结果对研究生课程进行分类、排序、调整等提供了决策咨询意见。 此评估方法的研究对加强研究生课程管理,提高研究生课程质量,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有关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2 赵忠;;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0期
3 青梅;;破烂王原是名牌大学研究生[J];黄金时代;2005年09期
4 闵珉,赵天婵;地方高等院校机械工程类专业培养计划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1999年05期
5 宣兆龙;李慧;;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三个关键环节[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6 夏良华;荣丽卿;齐伟伟;;关于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1年20期
7 王谦;孙红梅;;中医院校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展望[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14期
8 张苏媛;;中国和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和借鉴[J];学理论;2011年23期
9 宣兆龙;高欣宝;;谈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关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3期
10 于忠海;赵玮芳;;研究生课程“研究性”弱化归因及其改进理念和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彩莲;陈勇;王晓娟;;高校多媒体教学问题的探讨[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七届第十四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成彩莲;陈勇;赵雪花;王晓娟;;高校多媒体教学问题的探讨[A];湖北省暨武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葛中全;杨剑;;关于高等院校专利授权的实证研究[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伟;郭庆慈;甘甜;;基于网络环境下研究生课程辅助教学体系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5 杨鉴;张榆峰;王威廉;;研究生“现代信号处理”教学改革与建设[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徐志伟;王黎;潘华峰;鄢来均;;21世纪针灸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对我校近十年来针灸学学位论文的调查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汤旭梅;;邓小平文艺思想与高等院校艺术教育[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白峰;马龙;赵凯;;跨学科的地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郭晓东;;如何加强高等院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10 丁小浩;;对中国高等院校规模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帆波;吉林调整高中等院校管理体制[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邹伟军;人是最根本的力量[N];九江日报;2009年
3 王涛 史长丽;研究生为何逃课[N];北京日报;2006年
4 木言;东南大学开展研究生课程远程教育[N];人民邮电;2002年
5 本报记者 兰海侠;联手高等院校 机床业产学研结合体渐行渐近[N];机电商报;2005年
6 王会;大学生缺少了些什么[N];光明日报;2005年
7 北京市委党校研究生部 薛念;构建具有党校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N];华夏时报;2003年
8 汪伟邋通讯员 张丽;南大研究生课程尝试“双轨制”[N];天津日报;2008年
9 记者 刘颖;本市第一个高等院校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N];天津日报;2005年
10 陈立;西师、重大等院校应届毕业生纷纷落户重庆[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上仁;中国高等院校成本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张爱民;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起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陆兴发;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5 王雪峰;高等教育的资本运营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6 陈万思;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楠;高等院校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2 范诗武;研究生课程建设——基于概念比较的思考[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光华;高等院校发展规模与效益的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4 张晴晴;部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开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勇;高等院校校园规划初探[D];中南林学院;2003年
6 李湘桔;高校建筑设计企业经营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陆江;江苏省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产业化运作机制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8 李海芬;新疆高等院校办学目标定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丹平;高等院校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评估办法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10 王敏;我国高等院校融资渠道多元化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53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253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