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研究生录取概率的因素分析——基于C大学微观数据的计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影响研究生录取概率的因素分析——基于C大学微观数据的计量分析
【摘要】:文章主要对C大学2004—2012年间研究生招录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计量模型检验以探讨"名校效应"、性别、应届生等因素是否会影响最终录取情况,重点探索相关招生政策改革与其实施效果是否一致,结果发现:C大学招生工作还是以分数和报考专业为第一原则;专硕录取概率显著大于学硕录取概率;研究生扩招政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显著,说明我国目前招生政策改革的效果尚未完全体现,仍需要进一步的微观政策加以配合。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反映在人才市场上,一方面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对高端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资源的不断普及,中高端人才供给大幅上升,甚至出现了市场饱和的情况。根据教育部统计,我国普通本科招收人数从1997年100万扩大到2011年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治金;;隐性知识视角下的研究生选拔与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2 赵士英,洪晓楠;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辩证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亚欧;;图书馆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途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陈红;对职业教育中“能力”的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倪彬;李晓红;;隐性知识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徐翔鹏;;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以读者隐性知识挖掘为视角[J];重庆图情研究;2010年03期
5 方云端;;网络学习共同体内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及对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3期
6 管云松,戴大双;隐性知识在项目团队中的开发和共享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简世德,邹树梁;从默会知识的视角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8 周治金;;隐性知识视角下的研究生选拔与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9 林山,蓝海林,黄培伦;企业知识的特性及其管理探讨[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1期
10 杨文娇;周治金;;研究生科研隐性知识的实证研究——基于六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高教探索;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李莉;内隐知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洪道诚;社会网络对隐性知识整合影响及其作用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何明芮;个体层面的隐性知识认知及显性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任丹凤;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章琰;大学技术转移的界面移动及模式选择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李丹;科学研究活动中的知识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闻曙明;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王彦;中国光纤光缆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10 陈搏;基于知识价值理论的知识交易及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泓;张春妹;;中学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余桂红;张应强;;全日制硕士生招考方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杨志华;陈艳兰;;大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生源状况分析与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张光全,冉元辉;当代师范女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潘娟华,郑庆岚,林伟连;研究生教育生源质量提升的四个关键环节——基于浙江大学的个案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10期
6 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吴俊川;;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8 任海峰;柴敬;王专兵;;地矿类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分析及提高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3期
9 代薇;;高校与企业合作成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意义和内容[J];企业导报;2010年07期
10 刘仲林;认识论的新课题——意会知识——波兰尼学说评介[J];天津师大学报;198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林;对当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浅谈高校招生和高考制度的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2 田以麟;韩国大学招生制度第12次改革的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3 李小娟;孙恒;应朝帅;;高校招生自主权探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萧愚;;美国大学招生制度的漏洞和潜规则[J];书摘;2005年03期
5 袁崇安;;我国博士招生制度的理性质疑与思考[J];中国研究生;2006年04期
6 章添香;;中国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与完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6期
7 尚志鹏;;高校艺术学科招生制度改革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苏芮;;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1年17期
9 程铭光;对改革硕士生招生办法的浅见[J];高教探索;1986年04期
10 沈建议;;重视和改革面试工作[J];师范教育;198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武萍;尹析明;;对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2 黄敬宝;;高等教育体制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张亚男;;中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之路[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公开、公信、公平——从信息公开出发探讨自主招生领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理论基础[A];教育系统廉政探索(第四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好的做法再难也应推广[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李富永;清华北大岂止是北京人的[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3 桑本谦;“制度衰退定律”——由博士招生想到的[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吴小雁 雁子;博士招生制度凸现体制积弊[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杨忠阳;改革招生制度 提高教育质量[N];经济日报;2010年
6 罗霞;完善招生制度 创造就业条件[N];云南日报;2006年
7 王军荣;“幸运之花”不要只为个别人开放[N];工人日报;2008年
8 季谭;教育部多手段监管研究生复试环节[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顾克非;民办院校招生“花活”频出[N];消费日报;2006年
10 朱新法;大学面试招生,,意义深远的探索[N];新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洁;从招生制度看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张瑾;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招生制度研究(1977-2007)[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卿伟;湖南省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现况调查与分析[D];中南大学;2003年
4 龙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构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谭志红;我国普通高校招生制度公平性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上官剑;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教育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罗斌利;论高校人才培养与自主招生[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张从渡;我国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招生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牛春艳;中美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翟慕华;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1981~2005)[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93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29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