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硕士毕业生质量调研与评价
本文选题:农科硕士毕业生 + 质量 ; 参考:《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07期
【摘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等院校农科硕士毕业生的质量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双向分析,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从高等院校农科硕士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模型的建立入手,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辽宁省农科硕士毕业生的质量分析与评价,得出了科学的评价结论,并对提高辽宁省农科硕士研究生的质量提出了建议。
[Abstract]: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master's gradua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have certain credibility. Starting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model for agricultural master gradua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masters graduates in Liaoning Province.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Liaoning Province.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农业部科教司项目(MOA0901-2)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JG11DA037)
【分类号】:G64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峻峰;;试论如何提升农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2 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年02期
3 吕跃进;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排序[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2年02期
4 徐艳丽,张建军;新形势下农科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valuation on the Risk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 Based on FAHP——A Case of Regions Inhabited by Ethnic Groups in Wuling Mountain[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8期
2 方金生;孙世群;张乐;;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3 宫清华;李鑫华;袁少雄;;小流域坡沟系统分类与山地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4 张同升;;小城镇产业资源能源消耗评价技术模型与指标体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5 李彬;;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农业产业链风险因素评估——以武陵山民族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6 王玉燕;;FAHP及其在改善交通环境决策中的应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闫用杰;;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大学教师绩效考核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刘洋;王燕青;;基于FAHP的航空维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1期
9 徐格宁;江凡;;基于模糊层次综合法的起重机安全性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10 潘科;阎善郁;石剑云;;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客滚码头运营系统风险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河;;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含能材料作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侯福均;吴祈宗;;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一致性研究[A];第二届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范焕谦;眭仿华;张务平;;突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提升就业市场竞争力之我见[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4 赵春梅;卢兆明;郑惠怡;;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评估的不确定型群组决策方法[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秦佳蕾;;辽宁农科硕士毕业生质量调研与评价——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王志平;贾焰;李爱平;张建锋;;基于模糊层次法的网络态势量化评估方法[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7 高洋;刘志峰;黄海鸿;张雷;;产品拆卸性能的设计过程评估[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张吉军;刘先涛;;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三种排序方法比较研究[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姚敏;寿周翔;沈斌;;广义模糊一致关系及其应用[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顾亭亭;赵曾贻;;群组决策中三角模糊互补判断矩阵排序问题[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兴;服装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王博;复杂电力系统安全风险及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佳;高中物理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程跃;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的研究与实践[D];复旦大学;2011年
5 侯新文;环胶州湾地区城市地质及工程建设适宜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张艳玲;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新风;耦合水体流动循环系统的围海造陆区域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王东爱;供应链环境下产品更新过程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黄勇辉;政府绩效相关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王雷;类生物化制造系统协调机制及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合义;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分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房士吉;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维;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智能优化调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郑慧;沿海经济圈金融生态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作伟;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信用评价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杨策;基于改进AHP的FCE法在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吴亚杰;软土地基条件下地下室顶板结构方案优选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马春红;基于GIS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研究及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龙海雯;保险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凌;电力变压器的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彭云龙;;地方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1期
2 姚敏,张森;模糊一致矩阵及其在软科学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1997年02期
3 田爱民,孟祥龙;对农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3期
4 包永平,胡炜,孙林法;创业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新任务[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4期
5 安俊学,董凤丽,牛巨龙,董薇;农科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性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6期
6 何军峰;黄红球;;论农科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与提高[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03期
7 李敏;;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01期
8 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年02期
9 禹明增;加强创业素质教育 培养农村创业人才[J];中国农业教育;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瑜;;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模糊综合评价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杨金保;;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3 刘裕乾;;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8年04期
4 陈洪文;;高师本科生德育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5 薛茂云;戴德颐;;江苏省高校教育投资绩效评价浅议——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08期
6 刘慧卿;;地方高校科研评估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年08期
7 于丰园;;基于模糊综合法的大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8 徐建鹏;;科学的试卷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许敏;戴朝荣;胡斌;;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高校科研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8期
10 谢健;张海燕;;大学排行要关注教育质量——《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行分析与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佳蕾;;辽宁农科硕士毕业生质量调研与评价——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关萍;赵德深;;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与思考[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闫芳;化存才;;研究生教育质量——专业评估的指标体系与线性规划模型[A];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月飞;;灰色聚类法在军校学员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海宁;;“两课”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探析[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7 孙会琴;刘庆瑞;梁永春;郭英军;孙晓云;;建立毕业设计保障体系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张世清;;提高采购质量 服务学院中心工作[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宋平;;关于提高MBA教育质量几个问题的探讨[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蔡妙花;曹春;赵乃良;;优化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和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唐景莉 杨晨光;96%被评高校认为评估很有必要[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朱振国;把脉高校教学评估[N];光明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杨晨光;评估:高校发展的契机 质量有力的保证[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沈阳工业大学校长 李荣德;改革创新 只争朝夕[N];光明日报;2005年
5 赵雄辉;怎样实行对民办高校的年度检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楼浩英邋姜斌;推进高校间学分互认[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李立国;不成熟排行榜会误导公众[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郑若玲;美国大学招考制度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7年
9 记者 顾淑霞;代表热议一流大学建设:任重道远,信心十足[N];新清华;2006年
10 蒋夫尔;一“石”激起千层浪[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道红;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徐颖;基于学生利益的我国高校收费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昕;我国医科大学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迎新;我国高等学校内外部绩效评价分析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7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健宁;高等学校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韩震;基于整体知识能力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10 朱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少华;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鲁媛媛;硕士生导师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3 李涛;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及综合评判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曾晓牧;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5 阎婧yN;大学学术团队绩效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纪红;完善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熊颖;重视人本价值取向的高校教师复合性考核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黄宇;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曹文利;高校研究生指导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臧毅飞;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指标体系设计的个案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62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862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