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造力构成的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6 14:14

  本文选题:创造力三构成理论 + 研究生教育 ; 参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摘要】:通过对创造力三构成理论的研究和对建筑学研究生教育显性、隐性环节的分析得知:建筑学研究生创造力培养可以专业知识、创造技能、工作动力三个创造力构成要素为切入点;同时将课内教学和课外设计实践相结合,加强学位论文环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兼顾显性培养环节和隐形培养环节。
[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creativity three and the dominance of the graduate education in architecture, the analysis of the recessive link shows that the creativity of architecture graduate students can be trained b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reative skills, and three creative elements of work motiva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design practice strengthens the circle of thesis. Section, to create a good academic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taking into account dominant training links and invisible training links.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基金】:西南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09YY05)
【分类号】:TU-4;G64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小军;时章明;周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导师指导因素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鲍家声;新要求,新导向,新希望──’99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暨第二届系主任会议综述[J];建筑学报;2000年02期

3 谭刚毅;李保峰;李晓峰;;课程学习向独立研究的转化——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新建筑;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芝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孟宪昌;;高校理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赵秀玲;;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初探[J];成功(教育);2008年11期

4 张月玲;陈红丽;;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探讨[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9期

5 蒋烨,张楠,赵明桥;建筑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Z1期

6 黄爱弟;;体育课堂中的创造性教学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12期

7 梁晓慧;《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体会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3年05期

8 冯自翔;;浅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6期

9 韦玉姣;高素质创新性建筑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期

10 李志峰;周璇;谢峻林;;研究性学习与网络平台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亮;;培养新型土木人才与“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2 罗玲玲;李家坤;;建筑学专业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理论探讨和实践[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聂品;创意组织知识创造机制的太极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燕京晶;中国研究生创造力考察与培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巍;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詹洁;GCY员工创造力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瑞瑞;普通高校文科全日制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王荣;新疆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探析[D];新疆大学;2010年

5 苗丽;复合型人才的创新品质[D];河北大学;2007年

6 乔惠芳;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女大学生创造力培养[D];中南大学;2010年

7 童洪志;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郭燕;大学生科技创造力培养与开发的路径探析[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9 孙玉景;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硕;硕士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开发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在根;张举兵;李月;;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关问题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3期

2 邓道宣,罗明礼;国内外隐性课程研究述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3 李明;;新时期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钱存阳;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高教探索;2004年01期

5 姜友芬,吴宏翔,熊庆年,林荣日,顾云深;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6期

6 贾倍思;;从“学”到“教”:——由学习模式的多样性看设计教学行为和质量[J];建筑师;2006年01期

7 吴硕贤;应对建筑系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J];建筑学报;1999年01期

8 田慧生;当今课程理论研究的新课题(上)——潜在课程研究评介[J];课程.教材.教法;1988年02期

9 金丽鑫,谢立平,姜红,赵凌侠;研究生质量下滑原因剖析及解决策略[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10 袁金辉,陈金牛;在读研究生价值取向调查[J];青年研究;2002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鸿;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兼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战略与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01年04期

2 龚巧茹,马晓虹;谈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关系[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左兵,许兰平 ,王政爱;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发展及其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06期

5 ;前言[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6 杨惠敏;王博超;丁常富;;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6年04期

7 周太军;马桂敏;;研究生教育规模变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6期

8 王铁宁,李庆全,王云涛,张颖;对改进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夏元友,朱勇,白哲,郑筱彦,董华容;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03期

10 龚映杉;;提高研究生全面素质的一项改革措施——记清华大学实行保留入学资格的招生办法[J];中国电力教育;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帆;李林;林媛;余擎;王捍国;尤苏霞;韩冰;;完善机制,积极引导,,口腔内科学研究生临床教学有感[A];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会议暨2007年国际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刘颖;;关于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探讨——严格研究生中期考试制度[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柯伟玲;郑霞云;;基于折现法的研究生人力资本计量及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亚杰;;如何提高大学的水平[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5 李涛;王科俊;朱志伟;赵宇宁;;研究生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6 张长杰;;对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学科研究生教育的认识[A];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邹亮畴;隗金水;黄志玲;;体育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吴月红;;发挥高校学报在研究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三集)[C];2005年

9 王志伟;;包装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A];2004国际现代包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陈];刘美玲;;信息时代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能力的培养[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光 山东济宁;让研究生教育回归本位[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记者 屈金星;中国矿大(北京)喜庆恢复研究生教育30周年[N];中国矿业报;2008年

3 记者 赵凤华;中国矿大恢复研究生教育30年[N];科技日报;2008年

4 记者 李欣瑶;努力推动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N];甘肃日报;2009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张鸣;研究生教育不是就业的筐[N];东方早报;2009年

6 若鱼;研究生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7 浙江大学校长 杨卫 来茂德、严建华、沈满洪、陈凯旋;协同创新:研究生教育突破传统“师徒式”[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岳娟红;理工大研究生教育:注重与实践接轨[N];太原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田晓玲;研究生教育“两头不着地”有待扭转[N];文汇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陈晓春;研究生教育亟须走出“闭门造车”[N];新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4 丁哲学;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罗长富;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10 邢媛;研究生教育卓越质量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松;应用ISO9000族标准建立和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王文信;研究生能力建设的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3 陈放;美国研究生教育中的人本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4 尹伟;论我国高等学校的跨学科研究生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超;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6 李学琴;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德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韩尚峰;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教育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刘海兰;中美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璐佳;论研究生教育的本质[D];中南大学;2005年

10 邓伟;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97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897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7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