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硕士毕业生迁移就业目的地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硕士生 + 迁移 ; 参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摘要】:本文通过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一项硕士生就业数据,从毕业生迁移就业(包括离开户籍所在地和离开求学所在地)在全国各省市的分布,考察我国高教资源的区域分布特点。实证结果发现选择迁移就业的毕业生在全国各省市分布极不均衡,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与浙江吸引了大部分各种形式的迁移就业的毕业生,而中西部省份对毕业生迁移就业的吸引力非常不足。
[Abstract]:Based on the employment data of a graduate student from the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 of employment (including leaving the registered residence and leaving the place of study) in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the country. To investigate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hina.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graduates who choose to migrate for employment is very uneven in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China. Among them, Beijing, Shanghai, Guangdong and Zhejiang attract most of the graduates of various forms of migration employment. And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rovinces to graduate migration employment attraction is very insufficien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中国高教资源的区域分布特点和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锋亮;刘帆;;中国高教资源的区域协调状况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2 岳昌君,周俊波;高校毕业生为何跨省就业[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 雷虹;李锋亮;;国际间人才迁移的经济学[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4 罗守贵;我国高校毕业生跨区域流动的机制、影响及其对策[J];软科学;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新民;;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配置问题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冯菊香;;大学生择业偏好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负面影响及其矫正[J];理论导刊;2006年05期
3 马新英;;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解析[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李国忠;;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与政府职能走势[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07期
5 冯菊香;沈宝莲;;大学生供求错位及调整[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彭章;施艺;;高房价对人力资源流动的阻滞效应[J];中外企业家;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素华;林业新定位下的林业高校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李新安;中国区域利益冲突及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敏;湖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谭诤;高校应届毕业生区域流向及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8年
3 管弦;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朱莹莹;我国高校毕业生流动的影响因素及流向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5 马新英;新疆高师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黄文;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外流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李忠军;高校毕业生专门化就业市场运行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莹;云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实思考与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乔锦忠;;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布的区域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梁志,曾冬梅;从经济和人口的区域分布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调整[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颜莉冰;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公平性研究[J];高教探索;2005年05期
4 杜育红;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5 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J];经济研究;1997年02期
6 蔡f ,都阳,王美艳;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J];经济研究;2001年12期
7 郭桂英;我国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和解决思路[J];江苏高教;1999年02期
8 赖德胜;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J];经济科学;1996年06期
9 王培根,牛敏;浅析高技术人才的国际流动[J];科学学研究;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强,牛端,陈绍奇,叶梓效,陈大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调查与对策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2 李振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3 杨春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城市就业状况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4 杨宗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探讨[J];洛阳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柳伟;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及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周小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国际化趋势探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7 顾坤华;浅谈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问题[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吴枝兵;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9 张燕杰,方敬永;扩招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10 周学红;从并轨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看高校教育[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昌君;;中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2 张林芝;王志军;;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心理特点及辅导[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献文;;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研究与分析[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张淑卿;;硕士生英文作文评改举例分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王声琳;;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开创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局面[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凌;;文化的标记性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吴明媛;;多氯联苯的性质、危害及在环境中的迁移[A];广西水产研究所论文集(2001—2005)[C];2006年
8 ;北京亚原子物理国际暑期学校[A];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Subatomic Physics 2006[C];2006年
9 陈建军;谢正苗;吴卫红;李静;;DDT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污染修复[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君;;借助学习迁移 促进有效教学——略谈英语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设计[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军;他们何以“不就业”[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实习占大量时间硕士生变成“求职生”[N];就业时报;2009年
3 记者 鲁梓;论文“枪手”大行其道[N];联合时报;2009年
4 胡卡妮;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务实[N];贵州日报;2004年
5 钟宇华 吴大勇 本报记者 黄先明;民营企业备受高校毕业生追捧[N];四川日报;2003年
6 卢文 宋金萍;我省高校毕业生实现无障碍就业[N];新华日报;2003年
7 生活晚报记者 孙虹杰;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N];兵团日报(汉);2003年
8 天津中学 马敬秀;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N];天津教育报;2009年
9 记者 戴律国 通讯员 郭月娟;上海给高校毕业生定价[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王尧;游学台湾,陆生感受如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泽厚;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子亨;有机/无机异质结光生电荷迁移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孙晓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秀梅;磷脂酶Cγ1在大肠癌细胞迁移和细胞—基质粘附中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5 尉建锋;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2.1增加粘着斑激酶磷酸化调控肿瘤细胞粘附和迁移[D];浙江大学;2006年
6 张文夺;雌激素膜受体所介导的PI(3)K传导通路激活在内皮祖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5年
7 丁怡;雷公藤甲素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胡琦;增长循环中的衰退与转型[D];复旦大学;2005年
9 贺世明;成年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及体内移植[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孙铭娟;Angioarrestin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平远;论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宏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与就业市场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梁皓;威海市外来劳动力就业及其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孙艳丽;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李雯;大城市郊区的就业与社会保障[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李蕾;部分高校在读硕士生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国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邓泽惠;试论市场化改革中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邱新;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市场关系的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10 秦娟;“十一五”期间我国失业预警系统模型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18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91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