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视角下的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1 00:53

  本文选题:创新型人才 + 体育学研究生 ; 参考:《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当前体育学研究生在招生选拔、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导师队伍和淘汰机制等方面的分析,提出提高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加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转变观念,扩大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自主权、确保高素质的生源、倡导创新教育、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多元化的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
[Abstract]:Graduat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cultivating high-level innovative tal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hysical education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aspects of enrollment selection, curriculum system, training model, tutor team and elimination mechanism,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graduate education and speeding up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To expand the autonomy of graduate training units, to ensure the source of high-quality students, to advocate innovative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utors, and to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graduat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北京体育大学;
【分类号】:G25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盛,许冠忠,王超;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2 池建;发展中的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池建;王瑞元;;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创新与实践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4 刘道玉;;中国研究生教育必须大力整顿和改革[J];高教探索;2008年01期

5 孙大廷;;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2期

6 王全林;国外四种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7 张婷姝;徐文哲;;论通识教育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01期

8 杨贵仁,黄汉升,方千华;新时期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审视[J];体育科学;2005年06期

9 黄汉升;;新中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7年09期

10 孙宪成;美国研究生招生的组织管理特点[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中琼;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金芝;张俊丽;展利民;;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2期

2 周珂;周艳丽;;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优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0年01期

3 李娟;;岗位塑造: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立足点[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李静;薛翠霞;;对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池建;王瑞元;;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创新与实践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6 刘伟;;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测量与状态评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7 李鸿江;尹军;郝晓岑;吕青;;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8 李琼志;刘伟;陈芳;;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六大系统发展速度量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9 陈跃雪;;论经济全球化中研究生教育的发展[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年S2期

10 李鸿江;赵德勋;常志利;任占兵;尹军;;中英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与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兴太;郭晓燕;;新形势下研究生与企业合作管理模式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钟秉枢;;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培养理念、政策与现状[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余桂红;我国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彭庆文;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秦风冰;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9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燕京晶;中国研究生创造力考察与培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冰;东北三省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彩红;博士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晁娜;我国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4 支园园;“村官生”通识素养及其教育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朱芳琴;问题·原因·对策: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杨谊博;对云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素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建永;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赵涑沂;我国物理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状况及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企婷;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科学素养现状及其建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盛;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胡咏梅;中美大学排行榜的对比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3 袁锐锷,胡安娜;英、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4 亨利·汉斯曼,黄丽;高等教育中国家与市场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5 ;体育学博士立足于国内培养之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6 池建;论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池建;发展中的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阎岩,曲虹,韩成宇;博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若干问题探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陈雷,刘野,邓春红;国外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韩水法;;甄陶还是镀金?[J];读书;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俊忠;刘椿年;;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08年08期

2 李扬;;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与路径探析[J];现代情报;2007年11期

3 赵丹;;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1期

4 陈晓江;;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5 阎守华;;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邱迎春;;IBM:我们这样定义创新型人才[J];软件工程师;2006年10期

7 张昕;;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任庆芳;;论图书馆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年10期

9 刘盛睿;邓庆玲;;浅析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培养[J];科技资讯;2007年33期

10 唐莉红;;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培养创新型人才[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来英;陈良坦;董振荣;;探索物理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田秉仁;迟星北;朱艾华;;培养创新型人才 建设创新型国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李松英;樊立洁;谷志远;;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培养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A];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会议暨2007年国际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沈祖炎;;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眭依凡;;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兼谈美国著名大学的成功经验[A];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6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李阿梅;;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浅谈新时期烟草企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才蓉;;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 推动烟草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A];中南片2007年烟草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才蓉;;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 推动烟草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慧;张锐;;“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与实验改革探索[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晓西;新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浅论[N];赤峰日报;2005年

2 赵忠(广东总队茂名市支队);放手使用创新型人才[N];人民武警;2004年

3 邓海平;要着眼于培养创新型人才[N];经济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张苹;重点造就杰出的创新型人才[N];深圳特区报;2008年

5 记者 金波;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再创浙江科学发展新的优势[N];浙江日报;2009年

6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唐仁郭;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N];广西日报;2009年

7 记者 乔地;郑州“333人才计划”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N];科技日报;2009年

8 李肖璨;引进用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N];中国人事报;2010年

9 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办公室主任 狐志昂;优化珠海创新型人才发展制度环境[N];珠海特区报;2010年

10 杭州市社科院院长、市社科联主席 辛薇;创新型人才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N];杭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桂绍贞;台湾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管理策略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化移;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子杰;质量、公正与制度保障[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仇永民;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文社会维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8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银生;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问责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丁哲学;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龙霞;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及研究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曙钧;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立良;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田俊荣;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的进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春玲;广西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7 苟正斐;统招硕士研究生质量保证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张文翠;河海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刘丽梅;论教育质量[D];山西大学;2010年

10 张松;应用ISO9000族标准建立和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62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962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f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