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情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调查研究
[Abstract]:In the form of network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selects the training plan of 51 information science graduat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and analyzes the training situation of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enrollment, research direction, curriculum setting and so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found an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ultivation of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
【分类号】:G643;G20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祝培培;葛敬民;;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机构现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2 陈来;刘永;;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 推动情报学发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年04期
3 姚丹;;加强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J];情报探索;2006年11期
4 胡迪;;对情报学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分析与探讨[J];情报探索;2007年04期
5 曾庆霞;隗德民;祝培培;;高校图书馆培养硕士研究生刍议[J];图书情报工作;2007年08期
6 彭斐章;迈向21世纪的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朋;葛敬民;;我国高校图书馆硕士点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8年04期
2 戴维民;图书馆学档案学一体化素质教育的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年06期
3 孟朝晖,荀昌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研究综述(1996~2000.3)[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年06期
4 葛敬民,魏立;图书馆申报硕士点刍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年05期
5 傅文奇;刘海霞;江向东;;1998年以来图书馆学教育改革研究热点评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年03期
6 过仕明;;关于高校图书馆申请硕士学位点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年01期
7 缪园;马利荣;;图书情报硕士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年01期
8 邓小昭;;学科建设的领路人——贺导师彭斐章教授八十寿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年06期
9 王协舟;张玉香;;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生人才需求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档案学研究;2012年02期
10 彭斐章,杨文祥;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苗芳芳;情报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朋;我国高校图书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3 祝培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4 朱永;国外及港台地区知识管理高等教育对我国大陆的启示[D];安徽大学;2010年
5 苗芳芳;情报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小涛;我国医学情报事业的发展现状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红郡;英国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2 袁锐锷,胡安娜;英、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3 王海燕,谷贤林;英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及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01期
4 葛敬民,魏立;图书馆申报硕士点刍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年05期
5 胡昌平;;在改革中发展我国的情报学专业教育[J];情报学刊;1989年01期
6 彭斐章,陈传夫;论数字环境下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创新[J];津图学刊;2001年01期
7 王t,王克敏;研究生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人才·市场;2003年06期
8 赖茂生;情报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9 王知津,孙立立;我国情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走势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10 焦玉英;中外情报专业核心课及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情报探索;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乐;;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以新疆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07年14期
2 郭蜀燕;梁奎;吴绪红;李琳;;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模式的调查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5期
3 胡海琼;;高校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模式的调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07期
4 王国荣,何玉芝,胡卓加,金正林,徐俊忠,李建超,罗文标,邬智;华南地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调查报告[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马桂敏,姜尔林,戚蕊,曹贵平;研究生教育淘汰制问卷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6 田维波;;对重庆高校研究生课程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张远英,魏朝富,李名扬,周泽扬;农科研究生培养方法的调查与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12期
8 王宇杭;;理工类院校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6期
9 ;2003~2005年全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情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6期
10 苏婧;甘婷婷;代玉姣;周晶晶;郭娟;;小议“读研热”[J];才智;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研究生培养[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2 黄志龙;朱位秋;郑耀;陈伟球;;探索力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姚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5 方炎;王卫宁;;光电子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阿提开木·吾布力;鲍彦平;刘志民;;复方地芬诺酯滥用情况调查[A];第十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暨首届中美药物滥用和HIV/HCV共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裴建明;朱妙章;;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研究生培养感悟[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8 刘景彦;刘琴;;经济危机形势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竹清;杨素华;;云南省梁河县薇甘菊发生情况调查简报[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10 柏国仙;李汾香;梁桂芳;;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焦虑状况调查[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国栋;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加快人才培养步伐[N];中国航天报;2006年
2 周燕虎 沈文斌 黄明明;炮院南京分院注重研究生能力培养[N];科技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晖;副教授也能当博导[N];河南日报;2008年
4 铁铮;北林大探索出研究生培养新途径[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5 熊丙奇 (作者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研究生培养学制为何“朝三暮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孙亚斐;专家探寻研究生培养新思路[N];兰州日报;2007年
7 薛惠娟;增加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N];河北日报;2008年
8 王玉初;研究生学费“以奖代免”值得期待[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记者 张哲浩;西交大协议约束研究生培养[N];科技日报;2006年
10 李凝;周济:推进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制度改革[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3 胡静;商业银行顾客满意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林本荣;军人亚健康分型、诊断与干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5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金亚莉;香港特别行政区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7 陈平洁;广东省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措施[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鲁杰;密胺餐具在餐饮业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其聚合起始物危险性评估[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10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莉;高校科研团队中的研究生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石荣锦;情报学研究生信息素质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冬海;我国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朱静然;美国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欧杰宁;研究生三助项目规范化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6 吴云天;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7 王颖;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史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扬州大学;2005年
8 唐建军;礼貌原则在网络言语交际中的适应性调查[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钟亮亮;电视媒体网络在线调查差异性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10 李凤杰;关于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的现况调查及发展构想[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87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287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