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培养质量评价:概念、方法与视角
本文关键词:博士培养质量评价:概念、方法与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博士质量评价是博士教育研究中探讨得比较少的问题。本文首先区分了博士教育质量、博士点质量、博士质量这三个互相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指出博士质量的内涵包括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其次,文章讨论了从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评价博士培养质量的主要方法——同行评价法和文献计量法。最后,文章从国内外的教育实践出发,分析了当前评价博士质量的两种视角——产品视角和质量视角及其问题。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博士培养质量 学生评价 博士评价 质量评价 质量评估 文献计量法 博士论文 质量观 教育质量 博士点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本文所说的博士质量评价,,针对的是研究型博士。现代意义的研究型博士肇始于近代德国,早在17世纪,德国就出现了“哲学博士”的称谓,但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哲学博士”才逐渐为耶拿大学、柏林大学、莱比锡大学等高校广为接受,成为德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并随后作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学平;英国专业博士学位的形成、初步发展及主要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2 王全林;多元互补: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2期
3 王根顺;包水梅;;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优化研究[J];高教探索;2007年01期
4 隗金水,邹亮畴,黄志玲,许纯英;体育学研究生培养的相关问题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谢安邦;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6 孙大廷;唐余明;;关于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点滴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4期
7 张三强;;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我国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8 李雪飞,盛宏寿;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时代特征新探[J];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01期
9 陈文伟,张瑞;高等教育转型期我国研究生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7期
10 李世彬;;关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2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丁哲学;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卢亮球;中美体育博士培养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静茹;中国研究生导师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惠玲;我国重点理工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罗中琼;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汪欣;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结构的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5 上官剑;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教育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肖霞;高等农业院校博士生导师队伍管理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林似非;导师与研究生关系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琳娜;军队医学院校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9 李琴涛;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拉塞尔·S·比彻,王英杰;一个校长对教师的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2 张世富;;怎样形成学生的道德认识——德育心理学讲话之二[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2年02期
3 陈昭民;赵士斌;李剑锋;;通过授课质量调查评价教师教学效果[J];黑龙江高教研究;1982年03期
4 黄锦秀;该怎么对待学生的答语?[J];江苏教育;1983年23期
5 吴锦骠;;初三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1983年04期
6 王兆成;实行科学管理 全面评价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1985年04期
7 郑斯雄,陆曜南;发动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初步尝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5年03期
8 邴国信;;关于教学质量评价的初步设想[J];辽宁教育研究;1985年02期
9 李丽兰;;谈思想品德课中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5年Z1期
10 张伟俊;对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几种探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红;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孟庆茂;刘红云;;多层线性模型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测试结果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杨军诚;;在评价研究中开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新途径——大学生全面素质模块化评价奖励体系的研究与探索[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4 齐光辉;张雯;;性别和自尊因素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评价理论课教师的影响[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5 徐明;申卫星;郑兴华;;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A];首届亚洲质量网大会暨第17届亚洲质量研讨会——首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3年
6 蒋维聆;;普通高校非数学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尝试[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7 王童;徐明欣;李瑞年;王秉彝;;体育教学效率学生评价量化模型的研制与应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付海峡;严爱平;;健美操教学课实行个体进步幅度评价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张春丽;;“什么是合作”课堂实录[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10 朴雪;刘家勋;吴昌明;;关于构建双发展教学评价理论体系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纪泽;机制创新素质教育的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安徽财贸学院法学系 汪飞;高校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更重要[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刘晴;抚顺一小学不再评选“三好生”[N];工人日报;2000年
4 贺文赞;萍乡三中“成功教育法”好[N];江西日报;2000年
5 龚玉华;为了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N];深圳商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黄源;学生评教有特色[N];中国电力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李建平;评价: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记者 张宝敏;师德考核不合格不能上岗[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记者 苗家生;沈阳师院实施学生评教制度[N];光明日报;2001年
10 郭炜煜 韩阳;华北电力大学推行“学生评教制”[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克莉;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吴小勇;中学教师竞聘考核目标体系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范改荣;关于构建中小学学生评价标准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艳玲;中小学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会娟;中学物理教育中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涛;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7 李树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小浪;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江来登;论“指导—服务”型班主任工作模式[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许俊翠;“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博士培养质量评价:概念、方法与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8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