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研究生教育位于教育体系的最上层,它担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任务,决定着我国科研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本文在此背景下关注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外关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分析创新人才的内涵和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容,明确了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和着力点。 通过比较分析,,本文认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模式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仅有一部分高校在某些层面取得成功。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缺乏对创新思维的训练;缺乏对创新品质的培养;缺乏对创新能力的锻炼;缺乏对研究生出成果的年限保障;缺乏对研究生自身研究兴趣的考虑。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分为理念层面、制度层面、办学层面、研究生个体层面和培养环境层面。理念层面主要是认识不到位,培养目标单一;制度层面主要是招生制度不完善、评价制度不严格;办学层面主要是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不完善,导师重科研轻教学;研究生个体层面有研究生创新动力不足,耐挫能力不强;培养环境层面主要是高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缺乏学术创新氛围。 根据对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制约因素的分析,本文认为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对策研究同样从五个方面着手。理念层面有以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树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度层面有选拔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建立动态培养淘汰制度;办学层面有创新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生个体层面有加强研究生自我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环境层面有营造具有创新氛围的校园环境,倡导崇尚创新的社会风气。
【关键词】:研究生 创新人才 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意义10-12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现实意义11-12
- 1.3 研究现状12-18
- 1.3.1 国内外关于创新人才的理解12-14
- 1.3.2 国内外关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14-18
-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18-20
- 1.4.1 研究思路18
- 1.4.2 研究方法18
- 1.4.3 创新之处18-20
- 第2章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20-32
- 2.1 人才与创新人才20-22
- 2.1.1 人才的概念20-21
- 2.1.2 创新人才的概念21-22
- 2.2 创新人才的特征22-26
- 2.2.1 知识结构方面23
- 2.2.2 创新思维方面23-24
- 2.2.3 道德品质方面24
- 2.2.4 心理素质方面24-25
- 2.2.5 创新能力方面25
- 2.2.6 社会贡献方面25-26
- 2.3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26-32
- 2.3.1 树立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26-27
- 2.3.2 塑造专中求通的知识结构27-28
- 2.3.3 重视创新实践的能力锻炼28-29
- 2.3.4 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29
- 2.3.5 营造自由宽松的创新环境29-32
- 第3章 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现状32-40
- 3.1 我国研究生教育所取得的成就32-33
- 3.1.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32
- 3.1.2 培养模式多样化32-33
- 3.2 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探索33-36
- 3.2.1 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高校33-35
- 3.2.2 我国先进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35-36
- 3.3 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36-40
- 3.3.1 缺乏对研究生创新思维的训练36
- 3.3.2 缺乏对研究生创新品质的培养36-37
- 3.3.3 缺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锻炼37-38
- 3.3.4 缺乏对研究生出成果的年限保障38
- 3.3.5 缺乏对研究生自身研究兴趣的考虑38-40
- 第4章 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制约因素40-48
- 4.1 理念层面40-41
- 4.1.1 对创新人才认识不到位40
- 4.1.2 培养目标单一40-41
- 4.2 制度层面41-43
- 4.2.1 招生制度不完善41-42
- 4.2.2 评价制度不严格42-43
- 4.3 办学层面43-44
- 4.3.1 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不合理43-44
- 4.3.2 导师重科研轻教学44
- 4.4 研究生个体层面44-46
- 4.4.1 研究生自身创新动力不足44-45
- 4.4.2 研究生耐挫能力不强45-46
- 4.5 环境层面46-48
- 4.5.1 高校环境缺乏学术创新氛围46-47
- 4.5.2 社会环境缺乏创新氛围47-48
- 第5章 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48-58
- 5.1 理念层面48-50
- 5.1.1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48-49
- 5.1.2 树立科学的培养目标49-50
- 5.2 制度层面50-52
- 5.2.1 创新研究生选拔方式50
- 5.2.2 建立动态培养淘汰制度50-52
- 5.3 办学层面52-54
- 5.3.1 创新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52-53
- 5.3.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53-54
- 5.4 研究生个体层面54-56
- 5.4.1 加强研究生自我教育54-55
- 5.4.2 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55-56
- 5.5 环境层面56-58
- 5.5.1 营造具有创新氛围的校园环境56-57
- 5.5.2 倡导崇尚创新的社会风气57-58
- 结语58-59
- 致谢59-60
- 参考文献60-64
- 附录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霞;李小宁;;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李未;;突出特色 鼓励创新 培养拔尖人才——理工科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3 陈洪捷;德国研究生教育的新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5期
4 张宁;;研究生创新素质之反思[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李欣军;马长蕊;;研究生社会实践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1期
6 黄津孚;人才是高素质的人——关于人才的概念[J];中国人才;2001年11期
7 华才;人才概念与人才标准[J];中国人才;2004年02期
8 刘益才;曹立宏;黄谦;马卫武;龚丽君;;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张国梁,徐晓英;构筑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人才高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刘献君;张晓明;贾永堂;;发达国家杰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北京师范大学 刘宝存;[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铁臣;创新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D];吉林大学;2004年
2 陶春莉;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演变轨迹及其时代特征[D];兰州大学;2006年
3 余树英;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石倩;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95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