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一流”建设的专业型硕士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发布时间:2022-12-17 10:40
根据山东省提出的"双一流"建设工程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目前校企联合培养的主要形式及特点进行了总结。就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及制度建设提出建议,在"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上探讨校企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二、校企联合培养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一)项目合作
(二)双导师制度
(三)校企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
三、完善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及相关制度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体系的优化与持续改进[J]. 曾庆祝,刘自力,蔡卫权. 中国轻工教育. 2018(04)
[2]协同创新环境下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研究[J]. 武美萍. 教育现代化. 2017(26)
[3]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运行机制的构建[J]. 周贤群,陈静静,罗雪芹. 中国培训. 2016(16)
[4]校-所(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研究——以贵州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例[J]. 颜蒙蒙,蔡雄飞,梅再美,王济. 广东化工. 2016(04)
[5]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探索[J]. 夏雨,李靖,周诗博,王家全.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5(03)
[6]基于就业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辽宁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 赵光,孙婷,张震斌,贾兰. 中国校外教育. 2014(33)
[7]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 卫强,张兴法,李启照,戴一. 药学教育. 2012(04)
[8]对校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模式的思考[J]. 吴照金.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9]对校企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若干思考[J]. 张云,聂瑾芳,李建平,陶慧林,杜甫佑. 广州化工. 2011(14)
硕士论文
[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与启示[D]. 郝莹.东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719781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二、校企联合培养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一)项目合作
(二)双导师制度
(三)校企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
三、完善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及相关制度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体系的优化与持续改进[J]. 曾庆祝,刘自力,蔡卫权. 中国轻工教育. 2018(04)
[2]协同创新环境下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研究[J]. 武美萍. 教育现代化. 2017(26)
[3]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运行机制的构建[J]. 周贤群,陈静静,罗雪芹. 中国培训. 2016(16)
[4]校-所(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研究——以贵州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例[J]. 颜蒙蒙,蔡雄飞,梅再美,王济. 广东化工. 2016(04)
[5]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探索[J]. 夏雨,李靖,周诗博,王家全.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5(03)
[6]基于就业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辽宁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 赵光,孙婷,张震斌,贾兰. 中国校外教育. 2014(33)
[7]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 卫强,张兴法,李启照,戴一. 药学教育. 2012(04)
[8]对校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模式的思考[J]. 吴照金.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9]对校企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若干思考[J]. 张云,聂瑾芳,李建平,陶慧林,杜甫佑. 广州化工. 2011(14)
硕士论文
[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与启示[D]. 郝莹.东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719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71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