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探索——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2-12-18 04:00
  跨学科培养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东华理工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地方及行业,培养复合型、实践型高层次法律人才,跨学科培养是其必然途径。自2014年招生之初,东华理工大学法学系从生源专业背景多样化、复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实践与探索跨学科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养质量获得学校与社会的一致认可。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跨学科知识传授本科化、导师协作不够等等,尚需不断完善与提升。未来跨学科教学方式要逐步多元化,组建跨学科的导师协作团队。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跨学科培养模式及其特点、意义
2 东华理工大学法律专业硕士跨学科培养的运作与成效
    2.1 生源专业背景多样化, 跨学科招收研究生
    2.2 复合课程设置体现跨学科特色
    2.3 实践教学中体现跨学科培养
    2.4 科研能力培养中体现跨学科特色
3 当前的不足与改进
    3.1 跨学科知识传授本科化, 未来教学方式多元化
    3.2 跨学科导师协作不够, 未来应组建跨学科团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以能力和身份认同为核心[J]. 徐岚,陶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2]跨学科教育:我国大学创建一流本科教学的必由之路——以环境类本科教学为例[J]. 王焰新.  中国高教研究. 2016(06)
[3]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武汉大学的改革实践[J]. 周叶中,夏义堃,宋朝阳.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09)
[4]MIT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特点及启示[J]. 朱永东,张振刚,叶玉嘉.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02)
[5]科研实践培养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J]. 李祖超,张丽.  高等教育研究. 2014(11)
[6]高等教育跨学科复合课程设置实证研究[J]. 索清辉.  中国大学教学. 2013(09)
[7]论中国法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型之必要——从以培养法学硕士为主转向以法律硕士为主[J]. 冀祥德.  环球法律评论. 2012(05)
[8]东华理工大学博物馆江山实习基地展区及其教学服务功能分析[J]. 彭花明,郭福生,夏菲,潘家永,张雷雷.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9]关于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思考[J]. 周叶中.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08)
[10]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 赵卿敏.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0(05)



本文编号:3721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721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8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