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07:08
本文关键词:云南省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就业政策的调整,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巨大的就业压力影响着硕士研究生对职业的评价和就业的取向。而择业观支配着个体对择业目标的选择、期望和定位,支配着他们对择业的看法、心态和行为等,是硕士研究生择业问题的核心部分。因此,对硕士研究生择业观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是促进其就业的必要之举。 为此,本研究特选取云南省五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析出其择业观中存在的积极因素和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对择业观研究进行概述。第二章提出择业观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我国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的阶段性特点。第四章对云南省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析出择业观中的积极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择业观中存在的问题,对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此作为提出合理调整云南省硕士研究生择业观对策建议的有力依据。第五章根据研究结论,从社会、高校和个人三方面提出合理调整云南省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的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云南省硕士研究生的择业观呈现出择业动机强烈,侧重自我发展与自我需求;择业意识清晰、目标明确,差异化态势明显;择业期望凸显理想化特征,择业标准偏高;择业态度积极、主动、适应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对现状的探析,发现云南省硕士研究生择业观中存在择业自主意识明显增强,择业风险意识明显提高,职业流动意识普遍增强等积极因素。与此同时,作者也发现云南省硕士研究生择业观中出现社会价值观念淡化,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缺乏竞争意识,就业自信心不足;择业期望值偏高,功利主义倾向较为突出等问题。为此,作者在借助因素分析法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出对云南省硕士研究生择业观产生重要影响的五大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协同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面的力量来引导硕士研究生的择业观。
【关键词】:云南省 硕士研究生 择业观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7.38;G6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导论9-20
- 第一节 研究缘起9-11
- 一、 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9-10
- 二、 择业观是个体进行职业选择和实现就业的关键因素10-11
- 第二节 研究现状11-17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1-14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三、 研究现状评述16-17
- 第三节 研究意义17-18
- 一、 理论意义17
- 二、 实践意义17-18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18-20
- 一、 研究思路18-19
- 二、 研究方法19-20
- 第二章 择业观研究的基本概念界定与主要理论依据20-29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20-23
- 一、 职业20-21
- 二、 择业21
- 三、 择业观21-23
- 第二节 主要理论依据23-29
- 一、 职业需要理论23-25
- 二、 系统理论25-27
- 三、 合理性理论27-29
- 第三章 我国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的阶段性特点29-36
- 第一节 统包统分制度环境下的研究生择业观29-31
- 一、 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29-30
- 二、 统包统分阶段的研究生择业观30-31
- 第二节 双向选择制度环境下的研究生择业观31-33
- 一、 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31-32
- 二、 双向选择阶段的研究生择业观32-33
- 第三节 自主择业制度环境下的研究生择业观33-36
- 一、 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33-34
- 二、 自主择业阶段的研究生择业观34-36
- 第四章 云南省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五所高校为例36-75
- 第一节 调查的具体实施36-41
- 一、 调查对象36-38
- 二、 调查工具与调查内容38-41
- 第二节 云南省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现状呈现41-59
- 一、 择业动机强烈,侧重自我发展与自我需求41-45
- 二、 择业意识清晰、目标明确,差异化态势明显45-49
- 三、 择业期望凸显理想化特征,择业标准偏高49-54
- 四、 择业态度积极、主动、适应性较强54-59
- 第三节 云南省硕士研究生择业观中的积极方面59-61
- 一、 择业自主意识明显增强59-60
- 二、 择业风险意识不断提高60
- 三、 职业流动意识普遍增强60-61
- 第四节 云南省硕士研究生择业观中存在的问题61-65
- 一、 社会价值观念淡化,过分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61-62
- 二、 缺乏竞争意识,就业自信心不足62-64
- 三、 择业期望值偏高,功利主义倾向较为突出64-65
- 第五节 云南省硕士研究生择业观影响因素65-75
- 一、 就业形势因素66-67
- 二、 就业政策因素67-69
- 三、 学科专业因素69-70
- 四、 价值观因素70-73
- 五、 成长环境因素73-75
- 第五章 合理调整云南省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的对策建议75-85
- 第一节 云南省硕士研究生择业观合理调整的社会支持75-77
- 一、 加快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形势75-76
- 二、 加大政策调控,引导正确价值取向76-77
- 第二节 云南省硕士研究生择业观合理调整的教育选择77-80
- 一、 加强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念77-78
- 二、 加强专业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78-79
- 三、 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自信心79-80
- 第三节 云南省硕士研究生择业观合理调整的主观努力80-85
- 一、 正视现实,做好择业心理准备80-81
- 二、 合理定位,寻找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81-82
- 三、 自我完善,树立竞争意识82-85
- 研究结论85-87
- 参考文献87-90
- 附录90-9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95-96
- 致谢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兴建;熊娇;应佳;;研究生择业观调查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邹秀峰;;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与观念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2期
3 秦攀博;;硕士生择业不良心理探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周琨武;黄敏;;高校研究生择业现状的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孙秀纯;;大学生择业心理浅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0年04期
6 刘斐;;简评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阶段特征[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8期
7 陈绍芳;论理性的三维结构——对马克斯·韦伯理性“二维结构”的补充[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张继革,王文贵;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择业的价值取向及对策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9 刘宏伟,孙险宁;新时期研究生择业观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邓红旭;;基于人职匹配理论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J];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01期
本文编号:740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740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