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创建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21:07

  本文关键词: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创建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研究 研究生教育学


【摘要】:研究生教育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美国、英国、日本等国近年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在我国,现代意义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以前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不论是研究生教育规模还是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类型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研究生教育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适时创建研究生教育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三个部分对创建研究生教育学进行试探性的研究。第一部分,介绍了创建研究生教育学的重要性。分别从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求及学科发展需要三个方面讨论。第二部分,讨论研究生教育学创建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创建研究生教育学过程中目前存在理论水平不高;研究规模偏小、研究成果被采纳少;研究缺乏系统性等若干问题。第三部分,对研究生教育学创建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对策性研究。这一研究从四个方面进行。即转换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良好条件,建设研究基地;综合各方优势,协调科研队伍;克服重重困难,发挥机构职能。本文提出的对策为创建研究生教育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研究 研究生教育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64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5
  • 文献综述5-8
  • 第一章 创建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的重要性8-24
  • §1.1 创建研究生教育学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8-15
  • §1.1.1 国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8-12
  • §1.1.2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12-15
  • §1.2 创建我国研究生教育学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现实的需要15-20
  • §1.2.1 创建我国研究生教育学是社会政治发展的现实需要16-17
  • §1.2.2 创建我国研究生教育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17-19
  • §1.2.3 创建我国研究生教育学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19-20
  • §1.3 创建我国研究生教育学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20-24
  • §1.3.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经历的主要阶段及取得的成绩20-22
  • §1.3.2 高等教育学的建立及给我们的启示22-24
  • 第二章 研究生教育学创建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24-38
  • §2.1.相关概念讨论24-27
  • §2.2.存在问题27-36
  • §2.2.1.理论水平不高,基本理论观点未得到公认27-35
  • §2.2.2.研究规模偏小、研究成果被采纳少35-36
  • §2.2.3.研究缺乏系统性36
  • §2.3.原因分析36-38
  • §2.3.1 观念保守落后37
  • §2.3.2 队伍建设滞后37-38
  • §2.3.3 机构建设不够38
  • 第三章 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创建中若干对策研究38-47
  • §3.1.转换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39-41
  • §3.2.创造良好条件,建设研究基地41-43
  • §3.2.1 高校特别是研究生院高校是创建研究生教育学的重要基地41-42
  • §3.2.2 增列学科专业目录42
  • §3.2.3 创办研究生教育研究刊物42-43
  • §3.3.综合各方优势、协调科研队伍43-46
  • §3.3.1 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43
  • §3.3.2 研究生导师和任课教师43-44
  • §3.3.3 研究生教育研究专职人员44
  • §3.3.4 研究生44-46
  • §3.4.克服重重困难,发挥机构职能46-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49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49
  • 研究生期间获奖情况49-50
  • 致谢5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志如;;试论法官与法学家的关系——以美国为语境的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龚兵;;近代大学课程世俗化及其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宋道斌;;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沈振锋;冯宁;;现代农业视野下高校与企业的伙伴关系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5 唐莉;大学生选课制的推广与完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向阳;;德国大学模式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陈纪芹;;德国大学教师聘任制的发展历程及特点[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安石英;钟铧;;论当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周婷;;人文精神视野下中国大学理念的嬗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10 刘开源,耿丹;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实践探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瑞泉;张莉恒;叶儒菲;蔚鹏;谭勇;;高校推进科教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科研体制选择[A];2011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别敦荣;郝进仕;;论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和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李秀英;郑一淳;张志勇;胡宝贵;董利民;;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初探——以霍普金斯大学为例[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4 易全勇;辛竹叶;;课程知识选择与社会控制——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49-1956)课程运营为个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李子江;;西方学术自由思想与制度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靳贵珍;;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发展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张帆;;纳粹对德国大学衰退的影响——以哥廷根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雷小生;;用改革发展的眼光审视高校育人理念的嬗变[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9 杨芳梅;;中外合作办学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刍议[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许长青;;大学知识产业化与立法促进[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查明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选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周志群;美国社区学院课程变革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美;传媒产业化背景下高校学报的转制与专业化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博实;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丽敏;生态位视域下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定位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吴景全;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队伍结构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刘冰;英国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艳粉;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楠;基于课题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杜保鹏;江西理工大学“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顾京慧;高考特长科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志忠;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22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822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5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