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择业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21:22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择业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研究生 择业观


【摘要】:当前中国研究生总体就业形势不佳,“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困难重重。因此,通过对“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择业观调查,目的是了解他们的择业观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帮助他们调适择业观,顺利择业。此外,通过研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择业观可以发现整个研究生群体择业观中一般化问题,也为帮助高校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毕业生进行实证调查,并从理论上分析调查结果与影响因素,最终得出结论。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描述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并对相关概念作出界定;第二部分,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包括对职业选择与指导理论的综述以及当前研究现状与不足;第三部分,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包括设计的构想与具体实施步骤。第四部分,调查结果与分析。根据对2014届“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毕业生问卷调查以及对往届“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访谈调查的描述,归纳问题并分析原因;第五部分,结论与对策建议。内容包括“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择业观问题的结论与解决对策;第六部分,结语。重申研究价值,讨论研究存在的局限。 研究发现“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择业观主要受到个人心理以及能力、家庭职业观念、学校就业指导、政府就业政策、社会价值观念五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他们择业观存在期望高、评价低、流动弱、取向功利、贡献动机弱等误区。他们的择业观总体呈现为功利、保守、消极的状态,其择业观具有矛盾冲突的特点。这些择业观误区会成为他们择业的障碍。 因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要实现顺利择业,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择业观适当作出调整,不仅需要他们科学的自我认知、自我提高、自我调适,同时离不开家庭教育、培养学校教育与指导、政府政策保障以及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研究生 择业观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3;G647.3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导论11-17
  • (一) 研究背景11-12
  • (二) 研究意义12-13
  • 1. 理论意义12
  • 2. 实践意义12-13
  • (三) 核心概念界定13-17
  • 1. “少干”研究生13-14
  • 2. 择业14
  • 3. 择业观14-17
  •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7-23
  • (一) 理论基础17-18
  • 1. 职业需要理论17
  • 2. 职业决策社会学模式17-18
  • 3. 马克思主义职业观18
  • (二) 择业观的研究现状18-21
  • 1. 择业观对就业影响研究19
  • 2. 择业观现状、问题研究19-20
  • 3. 择业观影响因素研究20
  • 4. 择业观对策研究20-21
  • (三) 当前研究的不足21-23
  • 1. 研究不丰富21
  • 2. 概念界定不准确21-22
  • 3. 数据资料不新颖22
  • 4. 问卷设计不科学22
  • 5. 对策建议不全面22-23
  •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23-29
  • (一) 研究设计23-24
  • 1. 研究思路23
  • 2. 方法选择23-24
  • (二) 研究过程24-29
  • 1. 访谈提纲设计24
  • 2. 访谈样本选择24
  • 3. 问卷设计24-25
  • 4. 问卷样本选择25
  • 5. 问卷发放25
  • 6. 问卷样本统计25-26
  • 7. 问卷信、效度检验26-29
  • 四、调查结果与影响因素分析29-46
  • (一) 问卷调查29-36
  • 1. 择业理想目标29-31
  • 2. 择业心理动机31-32
  • 3. 择业知觉状况32-34
  • 4. 择业价值取向34-36
  • (二) 访谈调查36-38
  • 1. 择业看法36
  • 2. 择业准备36-37
  • 3. 择业理想37
  • 4. 择业价值取向评价37
  • 5. 择业建议37-38
  • (三) “少干”研究生择业观误区38-41
  • 1. 择业理想目标38-39
  • 2. 择业心理动机39
  • 3. 择业知觉状况39-40
  • 4. 择业价值取向40-41
  • (四) 影响因素分析41-46
  • 1. 个体因素41-42
  • 2. 家庭因素42
  • 3. 培养学校因素42-43
  • 4. 教育行政部门因素43-44
  • 5. 多元社会观念因素44-46
  •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46-52
  • (一) 研究结论46
  • (二) 对策建议46-52
  • 1. 开展自我调适47-48
  • 2. 转变家庭成员思想48-49
  • 3. 发挥学校教育作用49-50
  • 4. 完善“少干计划”50-51
  • 5. 引导正确价值51-52
  • 结语52-54
  • (一) 研究价值52
  • 1. 理论价值52
  • 2. 实践价值52
  • (二) 研究局限52-54
  • 参考文献54-58
  • 附录158-62
  • 附录262-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成文;胡桂英;;择业观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基于2007届大学毕业生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2 崔家善;;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10期

3 李玉海;张棋;;中美大学生择业观念的比较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0期

4 莫尼卡·泰勒,万明;价值观教育与教育中的价值观(上)[J];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5 郭晶晶;;关于择业观内涵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1年08期

6 向进;李贺刚;;高校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学理论;2011年10期

7 苗旭,董新泽;职业选择理论与大学生就业指导[J];辽宁高职学报;2005年03期

8 张星;佘惠琴;;论宁夏地区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J];价值工程;2012年20期

9 龚惠香,陈杭渝,周坚;当代研究生择业观的演变趋势09040904──对浙江大学研究生就业去向的比较和分析[J];青年研究;2000年08期

10 罗毅华;;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现状及其成因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950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950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7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