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对导师指导行为的评价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19:22

  本文关键词:研究生对导师指导行为的评价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导师指导行为 心理健康 韧性 相关关系


【摘要】:研究目的 从研究生认知的角度,了解导师的指导行为及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导师指导行为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并探讨研究生人格、应对及心理韧性在导师指导行为和研究生心理健康中所起的作用路径。 对象和方法 1.抽样方法和研究对象 先按照全国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进行分层抽样,尽量兼顾院校类型,取得28所高校为调查单位,拟每个地区抽取300名研究生。同时通过所在区域的调查者提供其他院校具有相同特征的研究生人群线索,联系后进行调查。共抽取1500名研二、研三的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在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进行现场调查。由于研一年级主要是课程学习,与导师接触不多,故不作为被试对象。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203份,回收率为80.2%。其中,有效问卷1168份,有效率为97.1%。调查样本中,男性543名,占46.5%,女性625名占53.5%;被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4.81±2.03岁。 2.评定工具 采用的问卷包括: (1)自编导师指导行为调查问卷。参考侯艳飞编制的高校教师指导行为问卷,并根据导师指导研究生行为特点编制初稿,共15个条目,采用五级评分。后采用CR值和题总相关的项目分析方法,经过三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确定问卷9个条目,提取工具性指导和情感性互动2个因子。工具性指导,即站在学生立场,期望导师传授知识,提供学术支持,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情感互动是指学生期望与导师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得到导师肯定、包容和照顾。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821。工具性指导因子的a系数为0.791,情感性互动因子a系数为0.675。 (2)心理症状量表(SCL-90)、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这几个量表经信效度检验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 3统计方法 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用SPSS17.0、AMO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 结果 1.研究生阶段压力最大的事情比例前三位分别是:学习科研,经济和工作选择。43.2%的被试与导师每月仅有1-2次的交流。17.3%的被试曾与导师发生过冲突,其冲突原因中37.9%和26.6%是因为“科研课题”和“个人价值观不同”引起。发生冲突时,51.7%的被试“选择自我调节”,14.3%的研究生选择“求助他人”。 2.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较容易出现的不合理行为有:“忽视研究生科研想法(44.7%)”、根据自身利益决定研究生发表论文署名(38.0%)、导师将自己的愤怒发泄到研究生身上(22.9%)、“对某个研究生表达过分亲密的行为(16.8%)”。 3.研究生SCL-90结果显示,研究生人群中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31.1%。其中,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因子是抑郁、强迫和焦虑。研究生SCL-90得分除抑郁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和青年常模外,其他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且在各个因子上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独生、硕博、年龄、是否有子女和是否有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均没有差异(P0.05)。不同性别的研究生心理健康除强迫和抑郁因子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他各因子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较女性要高。被试是否与导师发生冲突在心理健康各个因子上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导师发生过冲突的研究生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较未发生冲突的研究生。 4.研究生CD-RISC量表结果显示,心理韧性各个因子和总分与SCL-90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以研究生SCL-90总分为因变量,以心理韧性的三个因子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有“力量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对“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力。 5.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结果显示,研究生积极应对因子得分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P0.01),而消极应对与SCL-90呈正相关(P0.01)。以研究生SCL-90总分为因变量,以应对方式的两个因子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两个预测变量对“心理健康”都有显著预测力。 6. EPQ-RSC量表结果显示,外向性和掩饰性因子得分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P0.01),而神经质和精神质因子与SCL-90总分均呈正相关(P0.01)。以研究生SCL-90总分为因变量,以人格四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质和外向性两个变量对“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力。 7.以研究生SCL-90总分为因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导师指导行为、心理韧性、神经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进入到方程中,都对“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力,对心理健康最具有预测力的为“神经质”。 8.导师对研究生指导不合理行为的各个因子和总分与SCL-90总分呈正相关(P0.01)。心理韧性、神经质、应对(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导师指导行为与研究生心理健康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得出模型适配度指标:x2=5.182,df=2,χ2/df=2.5915,RMSEA=0.0370.05。说明该模型的适配性很好,且各个指标指数均达到模型适配标准。 结论 1.研究生人群压力主要来自学习和科研,经济和工作选择。由于科研和个人价值观不一致导致师生冲突概率较高,研究生倾向于选择自我调节或回避。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存在部分不合理行为。如忽视研究生的科研想法、根据自身利益决定发表论文署名、将自己的愤怒发泄到研究生身上等。 2.研究生人群中存在较多心理问题隐患,以抑郁、强迫和焦虑为主。但与其他人群比较,除抑郁高于一般人群外,其他心理问题较一般人群都低。 3.导师指导行为、心理韧性、神经质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神经质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为显著。 4.导师指导行为能直接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并通过应对方式、人格、韧性的中介,对研究生心理健康起作用。人格特质中的情绪稳定性、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心理韧性是研究生远离心理疾病困扰,维护心理健康的关键。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本研究编制的导师指导行为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导师指导行为包括工具性指导和情感性互动两个维度。量化反映了导师指导行为状况及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如何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2.对全国范围内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探讨了导师指导行为、心理韧性、人格和应对方式等因素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 3.本研究尝试将积极心理学中“心理韧性”引入到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寻找研究生心理健康过程中的积极资源。以减少危险因素(导师不合理行为、压力应激等)的影响。 本研究需改进和深入的方面 1.在最终获取的调查样本中,受限于研究条件和时间限制,医科类专业的研究生数量偏高,地区间无法完全做到样本均衡。 2.量表应用方面,考察了导师指导行为、韧性、应对和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作用路径,后续研究可以根据本研究的结论,设计心理干预方法,以检验这些影响因素是否稳定影响到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 3.为了使心理韧性在研究生中的适应性,需要根据心理韧性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结果,制定干预计划,评价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导师指导行为 心理健康 韧性 相关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3;G444
【目录】:
  • 摘要3-8
  • ABSTRACT8-15
  • 引言15-17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17-30
  • 一、文献综述17-29
  • 二、问题提出及本研究思路29-30
  • 三、研究假设30
  •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30-35
  • 一、研究工具30-32
  • 二、研究样本32-34
  • 三、研究内容34-35
  • 第三部分 结果及讨论35-60
  • 第一节 研究生学习科研情况及导师指导行为状况35-40
  • 第二节 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40-52
  • 第三节 导师指导行为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作用路径52-60
  • 全文总结60-64
  • 一、研究结果60
  • 二、对策建议60-63
  • 三、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63
  • 四、本研究需改进和深入的方面63-64
  • 参考文献64-73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73-74
  • 附录74-83
  • 致谢83-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殿军,孙庆祝,薛岚,王章明,金赛英,沙继斌;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身心健康状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张磊;殷恒婵;王茜;傅雪林;;应对策略在体育专业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与压力间的中介作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谭凤娥;熊建练;彭萍;何秀梅;;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刘欢欢,张小远,肖蓉,冯现刚;对专业不同满意程度军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5 张明明;佘建华;;研究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大众科技;2012年05期

6 王培艳,黄宁生,李林;闽南地区警察EPQ—RSC测查分析与建议[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7 钟向阳,李梅;女研究生心理健康及其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7期

8 郑彩莲;正确处理在新形势下高校的师生关系[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12期

9 廖济忠,王敏;对新型导生关系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10 李鹃;王宏;汪洋;李金;李巍;;重庆市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定性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955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955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f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