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专科女生童年期预防性侵犯教育与性侵犯发生情况的关联分析
本文关键词:某大学专科女生童年期预防性侵犯教育与性侵犯发生情况的关联分析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某大学专科女生儿童期性侵犯发生情况及其与童年期预防性侵犯教育的关联,为预防儿童性侵犯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山东省某学院≥18岁的690名大专女生就有关儿童期受性侵犯经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同时对预防性侵犯知识及其童年期亲子间预防性侵犯交流情况进行测评。结果有144人(16.52%)回答16岁以前曾经历过非身体接触和(或)身体接触的性侵犯,其中8.84%的女生经历过身体接触性侵犯。侵害者均为男性,性侵犯发生后只有12.39%的儿童将经历告知了家长。童年期亲子间预防性侵犯交流情况比较,无性侵犯经历的学生与非身体接触性侵犯经历的学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2,P0.05);有身体接触性侵犯经历的学生得分明显低于无性侵犯经历的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3,P0.05)。结论儿童期性侵犯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并非少见,童年期亲子间预防性侵犯交流对预防身体接触性侵犯有积极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child sexual abuse among female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exual abuse prevention education in childhood,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evention of child sexual abuse. Method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690 college girls aged 18 years or older in a college in Shandong Provi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knowledge of sexual assault prevention an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their childhood were evaluated. Results 144 people answered that they had experienced non-physical contact and / or not before the age of 16. Physical sexual assault. 8.84% of the girls had experienced physical contact with sexual assault. The aggressors were all males. Only 12.39% of the children told their parents about the experience after the sexual assault occurre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during childhood was compar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cores between students without sexual assault experience and those without physical contact sexual assault experience (P 0.05). The scores of students with physical contact sexual assault experienc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without sexual assault experienc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2.273). Conclusion the problem of sexual abuse in childhood is not uncommon among the students investigated, an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childhood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revention of sexual assault by physical contact.
【作者单位】: 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滨州职业学院护理学院;
【分类号】:G717.9
【正文快照】: 儿童虐待与忽视历来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社会问题,其中儿童性侵犯(Child Sexual Abuse,CSA),又称儿童性虐待,是侵犯儿童的严重形式之一。关于儿童性侵犯在我国局部地区的发生情况,小学生及其家长和教师对儿童性侵犯的认识现状近年来国内陆续有些报道[1-8]。笔者于2014年9月对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晓玉;;师源性侵害研究: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4期
2 陈晶琦;张文静;李景壹;罗晓玲;;北京市三所学校初一学生预防性侵犯教育影响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1期
3 谷来有,迟淑艳,张兆华;某高校大学生儿童期性虐待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4期
4 孙殿凤;孙言平;段亚平;仇莉;刘翠梅;;某高等职业学院女生儿童期性虐待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5期
5 陈晶琦;;学校卫生工作者应重视向儿童传授预防性侵犯知识[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8期
6 陈晶琦;;某市中小学学校卫生工作者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10期
7 邱辰;王语嫣;陈晶琦;;四川某大学450名医学生对儿童性侵犯认识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8期
8 张曼;陈晶琦;;南乐县2所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3期
9 陈晶琦;孔艳秋;李秀珍;张秋菊;鄢乔莹;李树红;寇红岩;黄晓玲;尹玉秀;李宝丽;陈大光;;小学二年级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01期
10 陈晶琦;;小学二年级学生预防性侵犯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青原;;传统人际关系和谐之因缘与现代交往省思[J];道德与文明;2011年06期
2 董方虹;曹枫林;郭邑霞;孔箴;李玉丽;程培霞;刘佳佳;陈倩倩;;初中生心理虐待与忽视和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及其关联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10期
3 林蓉;刘伟佳;张维蔚;刘伟;林琳;吴家刚;杜琳;;广州市儿童家庭虐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1期
4 文霞;;试论秦汉简牍中奴婢的户籍问题[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陈晶琦;张文静;李景壹;罗晓玲;;北京市三所学校初一学生预防性侵犯教育影响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1期
6 邵燕;孙宏伟;;儿童性虐待对其受害者的影响及其预防和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18期
7 袁博成;王艺超;辛雪敏;高露;;对儿童自我保护问题的认识——张家口市142名农村小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J];才智;2013年26期
8 王静;;从屡发校园性侵事件中看师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9 康均心;刘猛;;我国中小学校园性侵犯罪的防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4年02期
10 宋英俊;;农村中小学校园性侵害现状、特征及原因分析[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从恩朝;儿童期性侵犯与女性抑郁症的风险关联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胡豹;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决策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孟全省;中国农户融资机制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何艳桃;我国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顾丽华;两汉妇女生活情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仁磊;魏晋南北朝家庭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张海川;中西家庭文化下老年保障的制度基础初探[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刘晓飞;金代汉族家庭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王涛锴;西湖梦寻:17世纪杭州士人的社会网络与文化生活[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耘昀;未成年人被害类型与保护性对策刍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胡s,
本文编号:1405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40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