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视角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审视与思考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业视角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审视与思考 出处:《职教论坛》2015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伴的职业教育必须承担起为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时代重任。文章认真梳理了职业教育产生的产业背景,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内涵关系及理论基础,并以苏州为例,从产业发展视角认真审视当前苏州职业教育的现况,紧密结合当前产业发展新态势,探索苏州职业教育发展的应和之道。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normal.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ust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of providing high-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 for the new round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article seriously combs the industrial backgroun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Taking Suzhou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arefully exam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Suzho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closely combines with the new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Suzhou should be the way of harmony.
【作者单位】: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分院;澳门城市大学澳门发展研究所;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精品课题培育对象“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苏州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编号:B-b/2011/03/055),主持人:杨海华
【分类号】:G719.2
【正文快照】: 杜威说过,假使我们希望所办教育与现代的社会生活发生一种密切的关系,给学生一种适当的训练,使他们在社会中成为有用的人,自重的人,则需要研究种种社会变迁。职业教育伴随着产业发展应运而生,其发展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尽管随着职业教育的功能业已逐渐多元化,但其首要功能依然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海华;;苏州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契合度调研报告[J];江苏教育;2011年15期
2 曹建东;桂德怀;;苏州职业教育适应性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1期
3 曹晶晶;;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23期
4 孙|;;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角度审视苏州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18期
5 杨海华;;苏州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互动关系评析[J];职教通讯;2010年01期
6 朱新生;王继国;;促进苏南地区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金果;武建设;;兵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22期
2 王霞;杨军良;;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导[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3 王玉明;;中国高等教育:人的“主体性”的隐退与遮蔽——关于一份抽样调查的分析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2期
4 胡志坚;刘舒畅;杨婷婷;;终结? 抑或继续?——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探讨的哲学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5 张玉;汪亚洋;;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2年75期
6 张文明;;苏州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年12期
7 孙|;;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角度审视苏州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18期
8 苏奕洁;郑哲贝;刘波;鲍元;;苏州市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贸;2013年17期
9 阚雅晗;;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苏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职教通讯;2014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智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雪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当代语文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京;南京市交通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南京市交通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苏四伟;发现式教学法在羽毛球普修课中的教学运用[D];苏州大学;2012年
4 谢吉琴;高校教师培训机构培训实效性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5 陈晓佩;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马党库;西安市产业结构调整对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7 赵莉;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8 杨帆;20世纪前期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下的作文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海华;;苏州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契合度调研报告[J];江苏教育;2011年15期
2 王清智;;职业教育在劳动力市场的作用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14期
3 杨海华;;苏州市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协调发展的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年10期
4 杨海华;;苏州地区劳动力市场分割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新民;论高等职教的专业开发[J];职教论坛;2000年06期
2 舒正菊;参加评审我州3所县卫校专业设置的体会[J];中等医学教育;2000年08期
3 祝宇红;浅谈高师院校课程与专业设置改革[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赵汉芬;优化专业设置 满足市场需要[J];中等医学教育;2001年S1期
5 陈国平;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模块化与跨专业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6 陈铁柱,黄志勇,洪庆根;推进重组与整合 构建学科专业新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1期
7 陈恩波;宋云华;;关于我校专业设置的思考[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8 赵文忠;甘肃省职教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1期
9 程志俊;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1期
10 谭荣波;“源”与“流”:学科、专业及其关系的辨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走“面向市场、服务地方,立足优势、特色取胜”的专业打造之路[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马永霞;姜兴健;;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天平;;高校专业拓宽的原则探讨[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建华;;专业柔性化运作 课程菜单式配置 教学分层次实施[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姜大源;;关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理论思考[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孙利红;;强专业 重合作 铸品质[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7 唐文山;;积极调整农牧专业设置,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焕波;;浅谈校企合作-“专业工作室”实施规划方案[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9 翁国玲;;浅谈高职学院涉海专业设置[A];改革创新不停步,,攻坚克难促发展——2013年“苏浙闽粤桂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楚琼湘;;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的策略分析[A];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优秀交流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顺 记者 李素敏;“北工”用专业调整叩开市场大门[N];盘锦日报;2007年
2 张晓晶;专业设置急功近利“热门”专业就业遇冷[N];中国社会报;2006年
3 记者 李凯;越来越多大学生同抢一个“饭碗”[N];汕头日报;2006年
4 记者 赵雪;热门专业毕业生为何就业“受冷”[N];科技日报;2010年
5 ;冷冷热热话专业[N];光明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王乐;管理学专业是否应从本科目录中剔除[N];文汇报;2012年
7 缪志聪;高校从此有了专业设置自主权[N];江苏教育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赵婀娜 王恬 李永宁 郑轶 马龙;专业自设,高校如何自主?[N];人民日报;2012年
9 蒋廷玉 张宁;高校新专业将接受评估[N];新华日报;2012年
10 路平;调减专业能否促就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陈静;市场经济下高校专业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英弟;大学生专业转换及适应情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永香;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5 刘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伟忠;地方高校本科新专业的设置与调整[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金宏伟;新生转专业的有关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晶晶;大学生跨专业考研的分析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力俊;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
10 熊晓熙;人才需求与专业建设关系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31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431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