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双制”办学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
本文选题:校企双制 切入点:高技能人才 出处:《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国家大力提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背景下,深圳技师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双制"办学模式,通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以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训中心、冠名班、技师工作站等形式,充分发挥院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生素质、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the cooper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educating people, Shenzhen technician College has actively explored the "school-enterprise dual system" mode of running a school, adopting government policies, enterprises offering pos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fering degrees, and joint recruitment of workers and students from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Sending jobs to schools, training in double systems, building schools, factories, training centers, naming classes, technicians' workstations, etc.,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upling role of th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employment mechanism of enterprises, and the quality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Graduate quality, enterprise satisfac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作者单位】: 深圳技师学院教务处;
【基金】:广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省级教学研究课题《校企双制预备技师培养模式及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12045),主持人:汪立极
【分类号】:G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庆唐;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2 ;北京还缺8万高技能人才[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武晋宝,赵清明,王留耿;高技能人才断层问题亟待解决[J];中国人才;2005年07期
4 毕结礼;;未来五年高技能人才缺口有多大——关于企业高技能人才开发途径和需求趋势的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36期
5 郎群秀;;关于高技能人才特征之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35期
6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18期
7 本刊编辑部;;规划·制度·执行力[J];中国培训;2006年11期
8 ;加强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四大要点[J];职业;2006年08期
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高技能人才相关基础工作的通知[J];中国劳动;2006年10期
10 本刊编辑部;;实现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创新发展——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晋宝;赵清明;王留耿;;高技能人才断层的分析与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效范;;关于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几点思考[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3年
3 陆飞;;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4 戴洪波;;创新铁路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A];铁路劳动组织改革和高技能人才建设研讨会交流论文汇集[C];2007年
5 顾燕芬;;浅谈高技能人才的现状、需求与培养对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邱作丽;;平凡中创造辉煌——学习《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有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7 王正云;;职业院校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王广才;;浅议铁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A];山东铁道学会铁路运输安全学术研讨论文集[C];2011年
9 潘光荣;;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评价的思考[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10 施艳;;加强铁路高技能人才建设的几点思考[A];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光明视点”记者 吕贤如 本期策划 陆彩荣 徐可;高技能人才开发挂挡提速[N];光明日报;2004年
2 马利;喜看高技能人才受尊重[N];人民日报;2004年
3 记者 吴立群;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N];无锡日报;2005年
4 黄红芳;我省举多方之力培养高技能人才[N];新华日报;2005年
5 记者 杨英春;我区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N];新疆日报(汉);2004年
6 本报记者 薛秀泓;高技能人才应是社会的“香饽饽”[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俞丽虹 季明;上海“订单式”培养高技能人才[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记者 荣为人 实习记者 焦静波;中国一航召开高技能人才工作座谈会[N];中国航空报;2006年
9 蒋悦飞;高技能人才退休可推迟5至10年[N];中国矿业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N];重庆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岩;高技能人才成长探析[D];东北大学;2008年
2 葛侃;煤炭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与培养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飞;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孙爱芬;基于职业生命周期的高技能人才终身学习模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春辉;高技能人才成长路径及相关效果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4 yぷ坑,
本文编号:1613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613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