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流高职院校评价体系的探讨
本文选题:一流高职院校 + 世界一流大学 ; 参考:《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25期
【摘要】:一流高职院校评价体系,既要体现一流高等教育的特征,也要体现一流职业教育的特征。人才汇集、资源丰富、管理规范三组因素群,是构建一流高职院校评价体系的主要脉络。一流高职院校是在一流职业教育体系下建立的,其评价体系是主要指标体系,而不是全面指标体系,是发展的、区域的、具有更多自选内容的指标体系,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跨界的体系,是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体系。
[Abstract]: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first-cla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not only embo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rst-class higher education, but als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rst-class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gathering, rich resources and three groups of factors of management standard are the main thread of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first-cla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irst-rate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established under the first-class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the main index system, not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system. It is developed, regional and has more optional content of the index system. It is a cross-border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world level.
【作者单位】: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我国一流高职院校发展路径的研究”(11YJA880150);主持人:张连绪
【分类号】:G71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闫月勤;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3年01期
2 周光礼;;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质[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忠;;品牌战略: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及在中国的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2 朱浩;;从耗散结构理论看我国大学变革的机制[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4期
3 董俊虹,王润孝,程智勇;从中外研究生教育模式看创新人才的培养[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俞晋;;7所英国顶尖大学特征分析[J];改革与开放;2009年07期
5 沈绍辉;鸟瞰:中国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张淑萍;王玉涛;佟光武;王仁卿;;弘扬优势特色 融入国际视野——山东大学建设优势特色国际化生态学本科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1年01期
7 蒲晓蓉;杨亚培;朱宏;何佳;蒋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电子信息科学拔尖创新人才[J];大学教育;2012年07期
8 周光礼;;从管理到治理:大学章程再定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9 徐吉洪;;美国AAU核心研究型大学的筹资策略及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5年03期
10 高艳;吴森林;郭兴蓬;;论大学学科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家德;权力的规制:大学章程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形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许涛;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改进[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朱家德;权力的规制:大学章程的历史流变与与当代形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宥敏;艺术设计教育品牌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黄容霞;全球化时代的大学变革(1980-2010年)[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悦青;基于文献计量学指标的世界一流学科遴选与分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胡卫锋;一流大学交叉学科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谭治国;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佟有才;匡亚明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周璇;哈佛大学的特色发展战略[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周锣莹;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批判与借鉴[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姚宇华;基于制度视角的大学个性缺失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利达;中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9 池慧;我国高校治理中的教师参与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10 王英曜;澳大利亚国立戏剧学院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兴业;古老而常新——巴黎理工学校两个世纪办学的理念[J];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05期
2 张宝贵;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模式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3 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J];晚霞;2007年10期
4 王宪平;世界一流大学的评判标准论析[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年03期
,本文编号:1800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800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