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状况研究
本文选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顶岗实习 ; 参考:《宁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状况展开分析研究,并通过研究,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群体特点,展开系统的梳理,最终达到在环境转变与角色转变过程中,如何引导和解决高职学生的思想转化问题的目的。本文以顶岗实习这一教学过程为风水岭,依次就顶岗实习前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顶岗实习后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展开深入的探讨,并最终将重点落到在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的转换下,被研究者的思想状态,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的分析探讨上。最终得出结论:顶岗实习这一过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光提高他们的技能与实践能力,也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树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全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从一个宏观的广泛的研究课题变成具有特定人群,特定时期的具体的问题,从而增加思想道德教育在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性,有效性,以及客观的现实社会意义,避免泛泛而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内容,使得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更为全面的理论基础。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takes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research around the ideological condition during the practice period of the post, and through the research, carries out the systematic combing according to the group characteristic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Finally, the purpose of how to guide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ide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 change and role change is achieved. In this paper,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ost practice is regarded as Fengshui Ridge, and the ideological status of the students before the post practice and the ide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students after the post practice are discussed in turn, and the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school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 role and employee role, the researcher's thought state, as well as the change of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re discussed.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ocess of post practice not only improves their skills and practical ability, but also plays a great role in the correct establishment of their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The innovation of the full text lies in changing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a macroscopic and extensive research subject to a specific problem with a specific population and a specific period, so as to increase the concrete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objective social significance, avoid generalizations. To some extent, it enriches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makes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basis.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英;;运用社会工作理念进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年06期
2 杨坤;;浅析“2+1模式”下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J];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3 刘文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频繁流动的原因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乔宏哲;;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权益保障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黑河教育;2011年05期
5 陈令霞;;关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稳定性的思考[J];今日科苑;2010年02期
6 肖贻杰;;加强顶岗实习,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7 向群英;漆晓玲;李远惠;;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的职业心理辅导[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周云;;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16期
9 高瑞鹏;;在顶岗实习中加强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11期
10 鲁春燕;;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心理危机干预模型的构建[J];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新骚;;“2+1办学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的德育改革与创新[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洁;张佳;;顶岗实习中的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3 陈勇;;顶岗实习模式带来的多赢效应——以云南省思茅师专英语系顶岗实习为例[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周汝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问题初探[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邵志刚;;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特点及指导方法[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卢勇威;;高职学生工学结合 实行“双考核”的实践[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吴海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途径探究[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8 郭再泉;赵癸萍;;针对“90后”高职学生的班级管理研究[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岳萍;;高职高专物流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探索[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10 邱燕;;“校企合作”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早报特约评论员 熊丙奇;“指定到富士康实习”属行政权越位[N];东方早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薛亚芳;2000外地大专生上海顶岗实习[N];人才市场报;2008年
3 记者 赵学敏;职教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学生将获得合理报酬[N];人民政协报;2006年
4 记者 翟帆;顶岗实习可获合理报酬[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记者 耿建扩 蔺玉堂 通讯员 师轩;河北师大千名学生下农村“顶岗实习”[N];光明日报;2006年
6 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褚雯;南京晓庄学院为农村教育首创“顶岗实习”[N];光明日报;2006年
7 李建强;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战略选择[N];中国教师报;2007年
8 刘见;中职生顶岗实习可足不出校[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李剑平;“裸实习”困局亟待破解[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10 ;河北师大:探索支教与实习结合之路[N];人民政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3 刘晓;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邓宏宝;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颖;顶岗实习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状况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2 唐继红;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陈仕玖;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权益的法律保障[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兰洁;目标管理视角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琳;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伟华;山东W职业学院学生顶岗实习培训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7 姚恺帆;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李玲;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姜兆波;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霞丽;高职学生犯罪及预防[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30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830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