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对接产业链”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本文选题:专业 + 对接 ; 参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08期
【摘要】:针对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和"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脱节"等问题,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努力构建"专业对接产业链"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文化育人等方式,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精、品行好、文化优的新时代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打造了中职品牌专业和中职示范校。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such as "disconnec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establishment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disconnec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enterprise post requirem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axi Polytechnic School in Zhongshan City has been actively exploring for many years. Strive to build "professional docking industry chain" clothing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throug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cultural education, and other ways, commit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to professional excellence, good conduct, The high quality applied talents in the new era with excellent culture have improved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created the brand specialty and the model schoo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作者单位】: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
【分类号】:G712;TS9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保国;论专业开发[J];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04期
2 卢淑琴;关于大学增设和调整专业的思考[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杨建中;;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的原则和条件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田秀萍;陈玉阁;马良军;崔发周;;高职院校开展专业剖析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年04期
5 熊义;宋成;;完善中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思考[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6 李毓荣,刘崇鑫,何维美;调整和改造专业是高校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对策[J];石油教育;1995年10期
7 罗又新,,邹国良,陈能远;调整老专业的专业方向[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5年02期
8 梁影晖;;浅谈高校专业培养如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J];广西轻工业;2009年02期
9 余秉勤;;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建设的探索[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王丽敏;何丹凤;刘洪胜;孙欣;张秀华;;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浅论[J];化工时刊;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走“面向市场、服务地方,立足优势、特色取胜”的专业打造之路[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天平;;高校专业拓宽的原则探讨[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马永霞;姜兴健;;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姜大源;;关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理论思考[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利红;;强专业 重合作 铸品质[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6 楚琼湘;;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的策略分析[A];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优秀交流论文集[C];2013年
7 张建华;;专业柔性化运作 课程菜单式配置 教学分层次实施[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唐文山;;积极调整农牧专业设置,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焕波;;浅谈校企合作-“专业工作室”实施规划方案[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10 翁国玲;;浅谈高职学院涉海专业设置[A];改革创新不停步,攻坚克难促发展——2013年“苏浙闽粤桂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顺 记者 李素敏;“北工”用专业调整叩开市场大门[N];盘锦日报;2007年
2 张晓晶;专业设置急功近利“热门”专业就业遇冷[N];中国社会报;2006年
3 记者 李凯;越来越多大学生同抢一个“饭碗”[N];汕头日报;2006年
4 记者 赵雪;热门专业毕业生为何就业“受冷”[N];科技日报;2010年
5 ;冷冷热热话专业[N];光明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王乐;管理学专业是否应从本科目录中剔除[N];文汇报;2012年
7 缪志聪;高校从此有了专业设置自主权[N];江苏教育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赵婀娜 王恬 李永宁 郑轶 马龙;专业自设,高校如何自主?[N];人民日报;2012年
9 蒋廷玉 张宁;高校新专业将接受评估[N];新华日报;2012年
10 路平;调减专业能否促就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静;市场经济下高校专业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2 丁永香;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3 刘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金宏伟;新生转专业的有关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晶晶;大学生跨专业考研的分析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海燕;转专业大学生专业适应性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7 高蕾;山西省Y市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调查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8 沈宇;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市场化可行性的研究与探索[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
9 任志乾;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吴慰;我国本科生转专业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30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830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