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校”联盟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创新实践
本文选题:“校企校”联盟 + 职业教育 ; 参考:《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05期
【摘要】: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牵头建立了由职教师资培养单位、职校毕业生工作单位、职教师资用人单位组成的"吉林省职教教师教育联盟",即"校企校"联盟,形成了"校企校互融,工学教结合"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联盟运行以来,在合作育人、提高师资素质、强化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实效。
[Abstract]: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Jilin Province, Jilin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normal College has taken the lead in establishing a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unit and a vocational school graduate work unit. The "Jilin Province Vocational Teachers' Education Union",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employing uni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that is, the "school-enterprise school" alliance, has forme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er training mode of "the combin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learning and education". Since the operation of the alliance remarkable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aspects of cooperation in educating peopl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作者单位】: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高教研究所;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高教研究所教育教学研究室;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校-企-校”三方协同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创新研究》(教科规划办函2013年09号),主持人:王建华
【分类号】:G71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建华;刘君义;甄国红;;基于校-企-校教师教育联盟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11期
2 刘君义;甄国红;王硕;;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校—企—校开放的教育平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02期
3 张祺午;孟凡华;陈衍;刘娇;郭丹;程宇;周晶;;创建“校-企-校”师资培养新体系 吉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育联盟[J];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18期
4 王建华;;建设联盟 创立职技高师人才培养培训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Z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董树功;徐雯雯;;职技高师信用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2 李金艳;韩文民;;基于过程的工管结合专业学科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探讨——以工业工程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年08期
3 李伟华;任雪浩;周秀峰;;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同类型高校联盟工作研究——以全国独立设置职技高师院校联席会为例[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4 卢建平;;职教教师教育共同体: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理念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3年22期
5 和肖毅;;以专业标准与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师资培养模式探索——以高师小学语文师资课程为着眼点[J];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24期
6 陈凌峰;赵先美;;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中职业环境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04期
7 边陆军;张红;;职业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与探索——以大连海洋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4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硕;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盈;;基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角色互动探析[J];继续教育;2011年04期
2 刘红侠;王吉成;;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为职教培养双师型教师[J];农业与技术;2012年03期
3 方健;刘君义;;职业师范院校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3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明忠;张建荣;王建初;;从国际比较角度看“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19期
2 ;构建全新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08期
3 徐朔;;职教师资培养的基本属性和课程设置问题[J];职教通讯;2005年10期
4 刘丹;;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研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政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蓝欣;;对适合我国国情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7期
6 莫运佳;谢明明;;高师院校开展职教师资培养的若干思考——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高教论坛;2012年10期
7 孙翠香;;职教师资培养: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J];职教论坛;2013年25期
8 刘晓;沈希;;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历史、现状与体系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11期
9 李文君;;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J];教育与职业;2014年10期
10 徐 朔;;职教师资培养的理论探讨及有关实验[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祝林;瓦格纳;;国际合作中的职教师资培养策略体系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黄银忠;;高技能职教师资培养方案的构建[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安那托里亚·特罗斯约克;高凤友;;职教师资培养质量管理体系[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田忠民;吴方艳;黄勇;;多渠道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探讨[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课题组;陈祝林;徐朔;王建初;;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策略体系国际比较研究”总报告(简要报告)[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谷振国;我市唯一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揭牌[N];大连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柴葳;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记者 李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余良珍 本报记者 李文亭;着力打造职教师资培养高地[N];江西日报;2012年
5 通讯员 李雷 本报记者 李文亭;扬帆职教竞风流[N];江西日报;2011年
6 董鹏中 张玮东;建立“校—企—校”联盟 创新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4年
7 赵延安邋吴磊;面向地方需要 突出技能训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梦卿;免费职教师范生培养使用要跨哪些坎[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 孟庆国;培养:突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优势[N];中国教育报;2012年
10 重庆师范大学校长 周泽扬;立足地方发展 走地方高校的特色发展之路[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贾俊刚;重点大学职教师资培养特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徐丽华;开放式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3 赵福君;职教师资培养中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杨柳;德国“双元制”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梁贵青;独立设置职技高师院校职教师资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
6 孙清立;山东理工大学“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50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850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