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职后培训的课程设置研究
本文选题:中职教师 + 职后培训 ; 参考:《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职教师资是职教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课程是培养培训教师的载体,,是教育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但目前,中职教师职后培训还存在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不合理,培训有效性不高,不能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等问题。本文基于中职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针对培训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在其他研究人员对中职教师培训存在问题的研究之上,以部分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的中职教师以及中职硕士为研究对象,通过两方面来进行调查研究,一是“缺什么”,即从中职教师专业技能现状这一侧面角度客观分析中职教师自身素质的现状与不足,二是“要什么”,从中职教师的主观需求及愿望出发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得出中职教师职后培训的课程设置要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理论指导下,根据中职教师不同的专业化发展阶段,针对目前培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自身缺少的东西和各自的需求来进行设置。中职教师职后培训课程设置要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原则,把以教师为本做为培训课程设置的核心原则;有序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实用性原则等。培训需求分析是课程设置的第一步,课程设置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包括培训对象划分;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分析;课程实施环境、课程实施人员、课程实施管理、课程实施途径等保障课程实施的相关内容;建立培训课程评价机制等。最后,本文以普遍适用性为原则,提出综合化的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模式,在对中职教师这一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中职教师职后培训的教育类课程模块,包括课程模块、教学模块、评价模块、教育科研模块、师德模块等几大模块,并将各模块细分为小模块,以促进中职教师职后培训课程的科学化、合理化发展。
[Abstract]:The teacher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the key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curriculum is the carrier of training teachers and the direct embodiment of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outmoded curriculum content, unreasonable curriculum structure, low efficiency of training, and unable to meet the training need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ost-service train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aining curriculum. On the basis of other researchers'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taking some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training at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levels and their mast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conducte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rough two aspects: first, "what is lacking?" That is, from the aspect of the status quo of vocation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this paper objective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teachers' own quality, and second, "what should be needed", starting from the subjective needs and aspirations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to carry out the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need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urvey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post-vocational training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teachers' career development cycl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ag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raining curriculum, the teachers themselves lack the things and their needs to set up.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should be followed in the design of post-service training courses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of curriculum setting, the core principle of teacher-oriented training curriculum,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order with flexibility, the principle of practicability and so on. The analysis of training needs is the first step of curriculum desig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hould be done well in curriculum design: the division of training objects,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ining objectives, the analysis of training content, the implementation environment of curriculum, and the staff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and other relevant content to ensur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et up training curriculum evaluation mechanism. Finall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 applicabil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teacher training curriculum.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ost abi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ducational curriculum modul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post-vocational training. It includes curriculum module, teaching module, evaluation module, educational research module, teacher ethics module and so on. Each module is subdivided into small modules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post-vocational training curriculum.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1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海燕;;加强对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8年10期
2 董吉贺;王俏华;欧阳林舟;;职后培训中教师所处困境解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2期
3 王晓萍;;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探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陆安;;“同课异构”在历史校本教研中的作用[J];贵州教育;2005年22期
5 王琦;;对中学教师职后培训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10期
6 牟云纲;高鹏;;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教师职后培训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12期
7 李雁;;一主多元 一体多翼 开创职后培训的新天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年08期
8 金香花;;韩国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制度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6期
9 邱兴;俄罗斯两种鉴定制度对教师职后培训的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10 陆兰;;加强幼儿双语教师职后培训的规范化管理[J];文教资料;2006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玉贤;;试论通识教育对理工科大学发展的影响[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鄢志娟;;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唐斌;赵一标;;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的办学目标及课程设置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林秋雁;侯泉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学课程设置的历史演变[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苗菊;高乾;;构建翻译专业特色课程:技术写作的理念与内容[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6 李英姿;叶安丽;陈志新;;建筑类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A];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顾汉展;徐三华;顾洛;王未;孙桂芳;;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专升本课程设置及相应教学思路的探讨[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8 孙丽;于晓洋;马自勤;;机械类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育烽;陈智淦;;评杜昌忠教授著《圣经文学研究》——兼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耕;裴素萍;巫付专;;对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的一些思考[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伟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国培计划”:问题与对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吴子健;呼唤现代教师观[N];文汇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欧筑秋;驶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N];贵阳日报;2008年
4 记者 朱振岳;浙江师大培训教师尝试“角色互换”[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张旭;培训教师——企业社会公益新举措[N];经理日报;2004年
6 李志宪;安培教师要适应特殊需求[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7 一鸣;六西格玛黑带培训教师认证工作将举行[N];中国质量报;2006年
8 记者 杨浪舒 通讯员 胡凌云;安化三年培训教师8000人次[N];益阳日报;2006年
9 杜向阳;培训中的问题[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10 ;海安:用模块菜单式课程培训教师[N];江苏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袁长蓉;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3 金捷;中国表现性油画创作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4 吕耀中;英国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珊;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和设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马萌;面向教师需求的教师及时培训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蓉蓉;学府内外[D];复旦大学;2006年
8 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王华;外语教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估:系统化评估流程的建立和有效性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姚加惠;高等教育学制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永杰;中职教师职后培训的课程设置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2年
2 陶利;重庆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现存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嵩彪;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农丽华;广西南宁市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现状调查与分析[D];西南大学;2013年
5 褚敏明;上海郊区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金海莲;中韩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7 韩丽;上海市初中科学教师职后培训状况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杨娟;甘肃省临夏市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春艳;教师职后培训状况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潘虹;社会中介组织开展教师培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50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850757.html